中国功夫对于外国人来说总是十分神秘的存在,因为它早在古代就已经出现,有很多武学大家在刻苦练习之后开宗立派,后续也衍生出了属于自己的独门绝技,在中国历史上,也曾有许多武学方面的集大成者,他们都推动中国武术走向世界。
孙式太极拳在当今流行的陈、杨、武、吴、孙5大流派的太极拳中虽是产生最晚的一门太极拳武术拳种,但该拳种却是孙禄堂先生从文化建设的层面对其毕生所学的形意拳、八卦掌和太极拳等多种拳功进行的一次匠心独运式的重构。
关于王芗斋与孙禄堂谁的功夫更高的问题,历来是武术界讨论的焦点之一。由于两人未曾直接交手,且武术的评判标准复杂多元(包括实战能力、理论体系、历史影响等),难以通过单一维度得出结论。以下从多个角度分析,供参考:---### **1.
9月24日,杭州亚运会武术比赛项目将正式拉开帷幕,势必会吸引不少武术爱好者的目光。杭州上一次因武术而吸引全国乃至世界的关注,还要追溯到1929年的国术大赛。当时,各派好手齐聚杭州,历时6天,决出前十名。为公平公正,大赛还邀请全国各地著名拳家担任评判会委员,王芗斋就是其中之一。
王芗斋(1885-1963)王芗斋,名政和,又名尼宝,字宇僧,晚年自号“矛盾老人”,河北深县人。拳学宗师,意拳(大成拳)创始人。1885年农历10月29日,王芗斋出生于河北省深县魏家林村,其祖父在本县一商肆中管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