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身性疏野放荡,经常出没在青楼倡家,因此干过不少的风流韵事,他在导扬州游玩了二十四桥之后,回到长安写了这首诗,而诗中的头两句是写景的,第一句是远景,第二句则是想象中的江南扬州,最后几句则是描写自己对老朋友的思念。
今日故事“二十四桥”藏在藏龙岛“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杜牧的这句诗,让扬州的这座二十四桥名扬四海。让人没想到的是,武汉竟然也藏着一个“二十四桥”景点,不过不是一座桥,而是二十四座桥,可以免费游览哦。
现代快报讯(记者 徐苏宁)地名是镌刻在大地上的文化基因,承载着数代人丰富的记忆与情感。11月16日,现代快报记者获悉,江苏省民政厅、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交通运输厅、水利厅、文化和旅游厅、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等6部门近日联合公布2023年省级地名文化遗产名单。
1986年按照清朝李斗所著《扬州画舫录》和清朝扬州画家袁耀所绘《邗上八景春台明月》册页、清朝画家上官周所绘乾隆《南巡盛典图》等资料设计重建方案,1987年动工,1990年建成,集楼台亭阁于一体,重现了“春台明月”的景观。
多少年来,单单一个“瘦”字,多少文人墨客留下脍炙人口的佳句。扬州瘦西湖是我国湖上园林的代表,古典园林集北雄南秀于一体,组合巧妙,互为因借,构成了一个以瘦西湖为公共空间,景外有景,园中有园的艺术境界。历史上有瘦西湖二十四景,像一颗颗明珠镶嵌交织在玉带上,形成了一幅秀色天然的立体山水
来源:交汇点新闻 文化中国行·长江之歌·山水篇丨纵横长江山水间——古今“遐征”同书文化行旅长江,华夏文明的血脉,也是一幅山水长卷。四百年前,明代伟大的地理学家、旅行家、文学家徐霞客,从长江之滨江阴出发,开启“万里遐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