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是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天津市疾控中心免疫规划所副主任医师骆晓艳提醒,给孩子打疫苗,家长需注意这些误区。误区一:早打晚打没区别一些家长认为疫苗早打晚打没区别,只要打了就行。其实,疫苗应该按照免疫程序接种,才能达到最佳免疫效果。
从宝宝出生起,就有很多种疫苗等待着宝宝接种。古时候没有疫苗,死于疾病的孩子非常多,现在医学发达了,宝宝不仅要接种疫苗,接种疫苗的种类也细化了起来。一般来说,宝宝从出生以后,基本上每个月都要接种一次疫苗,虽然接种疫苗以这个频率看起来是“家常便饭”,但接种疫苗是需要严肃对待的事情。
1. 留观30分钟 在接种后,务必在接种门诊观察宝宝30分钟,确保没有出现不适症状,然后才可以离开接种门诊。2. 合理饮食 如果宝宝接受了口服的脊髓灰质炎疫苗或轮状病毒疫苗,请等待30分钟后再喂奶、喂水或给他们提供其他热的食物。3.
疫苗接种前的准备:密切观察宝宝健康状况宝宝的身体有无不适,精神状态有无异常等,确保宝宝在健康的状态下进行接种。合理安排洗澡确保清洁在接种前1-2天,根据养育环境安排宝宝洗澡或者局部擦洗,保持接种部位干净。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何丽娜 通讯员 顾杰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定期接种疫苗,那么在接种疫苗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些什么呢?潮新闻·钱报健康小站、杭州市西湖区西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特意带来有关儿童疫苗接种的相关科普。
极目新闻记者 尹洁宝宝出生后24小时内,会接种卡介疫苗和乙肝疫苗第一针,这时妈妈和宝宝还在医院,有医护人员的关心,家人不用太操心。真正需要准备的,是在出院后第一次到社区接种,第一次带宝宝打疫苗,很多新手父母并不清楚操作流程。对此,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儿保科护士长李明惠做了详细介绍。
宝宝打预防针是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家长绝不可以马虎,宝宝在一些情况下是不能打预防针的,否则后果不堪设想,那么到底宝宝什么情况下不能打预防针呢,宝宝只有在身体正常的情况下才可以打疫苗,如果出现感冒,发烧,过敏,腹泻等症状的话,是不能够接种疫苗的,否则容易加重疫苗的副作用。
接种疫苗,又称打预防针,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之一。接种疫苗能够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提高自身的抵抗力,抵御病菌的侵袭,从而起到保护人体的作用。所以,每个人出生后都会有计划地接种疫苗,诸如乙肝、麻疹、脊髓灰质炎等传染病就是通过计划免疫得到了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