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哪篇散文影响了我们一代又一代人,那无疑就是朱自清的《背影》了。只是父亲送儿子乘坐火车,然后去月台上买几个橘子这件小事,却被作者刻画得栩栩如生,画面仿佛就在我们面前,父亲肥胖、笨拙的身影,永久地镌刻在我们的脑海中。
朱自清,字佩弦,号实秋,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近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他的诗作清新明快,为开拓新诗的道路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代表作为《春》《背影》等,被誉为“白话美术文的模范”。
有一种白话美文,属于朱自清他以“自清”为名,自勉在困境中不丧志;他身患重病,至死拒领美援面粉,其气节令世人感佩。他的《背影》《悼亡妇》,被称“天地间第一等至情文学”;他的《荷塘月色》和《春》,伴随一代又一代人喜怒哀乐。
来源:【温州广电-快点温州】来源:综合广播初审编辑:卢潞责任编辑:肖波审核官:彭永棠主任监制:陈泰涨监制:吴晓 郭邵华总监制:陈振仕推荐阅读↓↓↓本文来自【温州广电-快点温州】,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朱自清进入北京大学之日,恰是蔡元培接任校长之时。新的环境、新的气氛、新的人物、新的思潮,开启了朱自清的心灵。他听到了闻所未闻的言论、看到了见所未见的事物,就像在沙漠中饥渴已久的人,贪婪地吸吮着新文化知识的甘泉。 考入北京大学预科 朱自清原籍浙江省绍兴市,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