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4月30日讯 一个15岁男孩李新(化名)自从被确诊为社交恐惧焦虑症后,经历了长达一年多的休学生活。在这段时间里,他遭受了更加严重的心理煎熬,晚上辗转反侧,白天则被焦虑和恐惧所困扰。他的父母,一度用批评和压力的方式试图“激励”他,却加剧了他的病情。
你是否经常有这样的表现:与权威人士(老板、老师、客户)对话会紧张与别人眼神接触会害羞有不同观点却不敢表达到店里退货会感到焦虑买衣服不好意思和别人讨价还价害怕听到电话铃响能发文字的,就不发语音、不打电话不好意思告诉理发师,想要的发型不是这样的路上碰到熟人,掉头就走害怕跟人单独相处跟
你的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上学时坐在最后一排,从不举手回答问题;上班时把头埋在工位,几乎不参与闲聊;耳朵里总是塞着耳机,口罩时常遮住半张脸,即便是每天朝夕相处,也很难描述出他的性格和特质。24岁的李怡就是这样一个“影子人”。
谈及“社恐”,让人不由想起这样一个段子:如果被一只老虎咬了,你会选择求救吗?听起来像是一个玩笑,但是现实中,这样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身边:不喜欢在酒桌上敬酒,遇到熟人不敢打招呼,不敢在公众面前讲话听到手机铃响就恐惧,不敢接听;
央视网消息:路上遇到熟人第一反应就是回避;坐地铁只有戴上耳机才觉得安全;当众演讲时紧张到大脑一片空白……“社恐”似乎已经成为年轻人中的“流行病”。“社交恐惧”是不是内向的同义词?“社恐”是在恐惧什么?怎样在社交中找到快乐?
社交恐惧症,俗称社恐。虽然网络上经常有人“开玩笑”说自己是社恐,但实际上的社交恐惧症,远不如网上所描述的轻松,它又被称作社交焦虑障碍。患者常常表现出对社交场景及公开场合的害怕、恐惧和担忧焦虑,出现心慌、心悸、手抖等严重生理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