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革命者》的结尾语“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这句话应验了,真的应验了。晚9时50分,孟晚舟女士乘坐中国政府包机抵达深圳宝安机场,着一袭红裙向等候在这里的欢迎人群挥手致意,孟晚舟的一袭红裙和机身上的五星红旗一样绚丽夺目,她说:“有五星红旗的地方,就有信念的灯塔。如果信念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
曾经,多少先烈牺牲前,无限憧憬他们为之奋斗的未来中国的模样。曾经,李大钊豪迈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方志敏深情畅想:“到处都是活跃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如今,几度披荆斩棘,走过万水千山,先烈们梦寐以求的愿景变成了现实。
潘娜 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副研究员 文化数字化,很容易让人把眼光投向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创作。特别是文字生成视频的出现,让我们领略了多模态技术的进化速度,更让我们意识到,强人工智能时代已经来临。 为什么如此强调新质生产力、密集提到新质生产力、详细阐释新质生产力?
1918年李大钊在《Bolshevism的胜利》中把这股赤色潮流和运动比作“凛冽的秋风”,把皇帝、贵族、军阀、官僚、军国主义、资本主义等历史上一切残余的东西比作“枯黄的树叶”,指出赤色潮流就像秋风扫落叶般把一切腐朽、反动、没落的东西一个一个打落在地,而那代表自由曙光和人道警钟的马克思主义则奏响了胜利的凯歌。
他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曾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他在走向绞刑架时,仍发出“共产主义在中国必然得到光辉的胜利”的坚贞誓言。他就是李大钊。穿越时空回望,是什么力量让当时年仅38岁的李大钊视死如归?他“为之奋斗的理想”究竟是什么?
党的百年奋斗筑就了新时代的中国,“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每当我提到这句话,在我的眼前,总能浮现出那些为了革命理想,为了民族复兴,为了国家富强而慷慨赴死的革命先驱、英雄英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