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济南的街头巷尾,我们随处可以见到电动自行车,因为出行方便,目前它已经成为大家短途代步出行的一大选择。但很多问题也随之而来,有人为了追求刺激、方便,将电动车进行改装。4月14日,天桥交警大队在济泺路清河北路路口针对电动车的违法改装开展集中整治。
北京气温骤降,街头行驶的电动自行车上,绝大多数已经加装上了被称作“御寒神器”的“电动车挡风被”。给骑车人带来温暖的同时,一些问题也正在浮出水面:在北京,使用“挡风被”会不会被处罚?使用“挡风被”,是不是更容易引发交通事故?它存在多少安全隐患,使用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夏日炎炎,不少骑电动自行车出行的市民为了防晒、防雨,给爱车加装雨篷、遮阳伞,殊不知,这种行为有严重的交通安全隐患。一旦发生事故,后果更是不堪设想。为预防和减少此类交通事故,近期,罗湖交警大队开展电动自行车交通安全管理专项整治行动,查处电动自行车加装雨篷、遮阳伞等交通违法行为。
夏天防晒、雨天遮雨、冬天挡风,不少人会在电动自行车上加装遮阳伞,认为这样好处多多,殊不知这一行为存在极大“安全隐患”。电动自行车安全日前,记者从崇明公安分局交警支队了解到,电动自行车安装遮阳伞,不仅影响出行安全,还可能阻碍正常交通。安装遮阳伞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
近日,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在市场走访中发现,当前,进入市场销售的部分电动自行车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一些不法商家为了牟取利润,制造和销售不符合国家标准的电动自行车,再加上流通环节的非法改装、加装等违法行为频频发生,给道路交通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来源:【竞舟】为从源头上消除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防止不符合标准的车辆流入市场,切实保障市民出行安全,近日,普陀区市场监管分局联合第三方检测机构开展电动自行车质量安全专项检查,严厉打击电动自行车违法拼装、加装、改装行为。
9月19日,工信部发布《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在整车质量、脚踏骑行、塑料件占比和防篡改等方面作了调整。其中,在塑料件占比方面,征求意见稿提出,电动自行车在非必要条件下不应使用塑料件,使用塑料材质的部件总质量不应超过整车质量的5.5%。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贾骥业 记者 朱彩云我国电动自行车强制性“国标”再次迎来修订。9月1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对外发布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强制性国家标准(简称“新国标”),征求意见截止日期为2024年10月19日。
工业和信息化部19日公布《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与现行标准相比,征求意见稿在提高防火阻燃性能、更好保障消费者骑行安全、满足消费者日常出行需求、防范非法改装行为等方面进行了改进和提升,进一步提升产品安全水平。我国是电动自行车生产、销售大国,社会保有量超3.5亿辆。
来源:【中国城市报】1月13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组织修订的电动自行车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 17761—2024)(以下称为新标准)发布,并将于今年9月1日实施,届时旧版标准(GB 17761—2018)将被替代。本次发布的新标准有哪些变化值得关注?
N海都全媒体记者 黄义伟 根据莆田市场监管局近日的通报,2024年以来,莆田市市场监管局关注民生热点,持续重拳出击,严厉打击电动自行车领域违法违规行为,开展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行动,现将部分典型案例公布如下:01荔城区某斌贸易有限公司销售不符合国家标准电动车案经查明,当事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中国是电动自行车生产、消费大国,平均每4人就有一辆电动自行车。如何让这一日常出行工具骑得更安全放心,是消费者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组织修订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对外发布,将于2025年9月1日实施。
央视网消息: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有关部门开展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 17761—2018,以下简称《技术规范》)修订工作,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并公开征求社会意见。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部门负责人就《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主要修订内容说明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