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门外三声炮花轿起动,周凤莲坐轿内喜气盈盈。众执事鸣锣开道排列齐整,那个鼓乐吹:滴滴滴滴滴……嗒嗒嗒嗒嗒……滴滴滴滴嗒嗒悦耳动听。”6月21日下午,解放军老干部俱乐部和河南小皇后豫剧团在总政礼堂举办“将星闪烁大舞台迎七一豫剧专场演出”。
三十年,粉墨梨园,栉风沐雨,三十年,筚路蓝缕,幕合幕启。11月10日晚,“俏丽红梅三十春”——河南小皇后豫剧团成立三十周年专场晚会在郑州小皇后大剧院隆重上演,除现场观众外,20万人次的全球戏迷通过网络直播观看了本场演出,一同分享河南小皇后豫剧团三十周岁的喜悦。
《风雨行宫》剧情简介清康熙年间,四阿哥胤祯在行围射猎中与种菜汉女金桂邂逅生子一事,被三阿哥胤祉视为争夺王位的把柄。胤祉百般折磨金桂,致金桂疯癫。金桂的儿子被胤祯偷偷放在宫中抚养,取名弘历。弘历长大后立志寻母,并以真情感动母亲。金桂的精神恢复正常,但皇室宗法礼教使她不得不装疯。
王红丽出生在梨园世家,父亲是位知名的艺术设计,不仅设计做的好,也写剧本,《铡刀下的红梅》就是他的代表作,妈妈更是常香玉的入室弟子,再这样的家庭环境中,王红丽从小就喜欢唱戏,成名没多久,就获得了“豫剧小皇后”的美称。
说到河南文化,你会想到什么?或许每个人的答案不尽相同,但豫剧、豫菜绝对榜上有名。如今,它们在阿五都能感受到了。△ 点击播放日前,小皇后豫剧团、阿五黄河大鲤鱼喜结连“鲤”。阿五携手“豫剧小皇后”王红丽大师,把豫剧舞台搬到客户餐桌旁,让文化走进生活,近距离感受河南文化魅力。
接受国家艺术基金验收豫剧《大明皇后》昨上演本报讯(记者 秦华)昨晚,国家艺术基金2014年度资助项目、由河南小皇后豫剧团演出的豫剧《大明皇后》在郑州(上街)长城铝业集团艺术宫上演,现场接受国家艺术基金专家组的中期监督验收审查。
豫剧是中国第一大地方剧种,又称“河南梆子”,是一种主要流行于河南及周边省市的地方戏曲,博采众长,广泛吸收河南民间流行的音乐、曲艺说唱和俗曲小令,同时融入昆腔、吹腔、皮簧及其他梆子声腔剧种的艺术元素,传承上百年的历史,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
来源:【三门峡日报-中国三门峡网】河南是中国戏曲的重要发源地和发展地,有着灿烂丰富的戏曲文化,是公认的“戏曲之乡”。历史上,曾经有超过60个戏曲剧种在河南流传甚广。2006年以来,豫剧、曲剧、越调、宛梆、目连戏等18个剧种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0余个剧种被列入省级名录。
□本报记者 王延辉 本报通讯员 刘博闻孟夏时节,万物并秀。郑州,“巍巍亳都”系列文化活动再次“上新”。这一次是“戏”!以承办第21届河南省少儿戏曲小梅花大赛为契机,5月7日至18日,“巍巍亳都 梅香管城”国际商都戏曲文化活动一场接一场上演,精彩纷呈。
8月30日,阿五新豫菜走进马来西亚“出征”仪式在郑州举办。来自阿五厨师、河南小皇后豫剧团专业豫剧演员、少林武术功夫表演团一行,出征马来西亚。9月3日—6日,他们将在吉隆坡为马来西亚人民奉上一场包含视觉、味觉、听觉的河南文化盛宴。
越调《老子》剧照 张秋丽供图河南是中国戏曲的重要发源地和发展地,有着灿烂丰富的戏曲文化,是公认的“戏曲之乡”。历史上,曾经有超过60个戏曲剧种在河南流传甚广。2006年以来,豫剧、曲剧、越调、宛梆、目连戏等18个剧种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0余个剧种被列入省级名录。
“从1月24日开始,每天两场,我们已在兰考多个乡镇巡演了近20场大戏”。河南小皇后豫剧团团长王红丽说,“入冬以来,我们演出遭遇过几次风雪天气,演员们冻得躲到流动舞台车下面化妆,但只要观众在,我们就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