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食色性也”。不得不佩服孔子的用词精妙。“食”色性也,为什么不是“贪色性也”,或者“好色性也”,亦或者“喜色性也”?首先,一个“食”字,让我们感到“色”同饮食一般平常的特质,如果再而细细想来,食色和食物还真是有十分类似。
《孟子·告子上》有言:“食色性也。仁,内也,非外也。义,外也,非内也。”一个人对于食物的渴望,以及一个人对于男女之爱的追求,都是人本身的天性,是无法改变的。其实,不管是食物也好,还是原始的男女之爱也罢,都是人内在的欲望使然。欲望,那是人铭刻在骨子里的精髓。
"食色性也",这句话源于《孟子·告子》,孟子认为:食和色,这是人性使然!您是否想过,孟子作为儒家,他老人家满口的仁义道德,却何教导我们“食色性也”这个“龌龊”的东东?其实他的意思应该是:没有饮食,我们将无法生存;没有男女之事,我们乃无法繁衍后代。如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