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海涛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冰珂 通讯员 杨国岭“入驻以来,鲁山名优特色产品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优秀的产品品质、精巧的制作手艺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7月13日上午,正在郑州东站展示展销中心向旅客推荐名优特色产品的鲁山县投资促进服务中心副主任李元吉介绍说。
11月13日,在鲁山县团城乡香菇板栗交易市场,鲁山县栎源林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总经理张庆升带领工人们正忙着将香菇、羊肚菌包装邮递,工人们分拣、封袋、装箱,忙得不亦乐乎。“我们将收回来的香菇,根据大、中、小和花型进行分拣,分类包装,卖出的价格每斤能增收近3元。
12月12日,在河南省鲁山县城建设街一户居民家二楼,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布老虎制作技艺”传承人张秋月忙着通过快递往郑州发货。“5个多月在那儿卖出去1000余件,卖了3万多元,感谢县委、县政府在郑州高铁东站展销我的手工作品。
中新网河南新闻4月9日电 4月8日,离端午节还有两个多月的时间,鲁山县露峰街道上洼社区“五星工坊”里数十名女工已经开始忙着加工槲坠。图为女工在加工槲坠。陈鹏旭 摄“去年在这儿干活时,一个月能挣3000多元。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海涛 王冰珂 通讯员 常洪涛 乔新强12月20日,两辆带有“海豚救援”标识的车辆停靠在鲁山县露峰街道河南省初禾食品有限公司院内,几名工人正在往车厢内搬运真空包装的鲁山地道美食——槲坠。
日前,在鲁山县一家公司的车间里,工人们忙着分类挑选干香菇。其中个头均匀、表面黑白相间的花菇作为“出口菇”装袋装箱,一批批香菇经过一番精心包装“打扮”后,通过广东省的中间商出口海外。这是农行鲁山县支行助力“土特产”深加工增值的一个小镜头。
5月25日上午,在河南省鲁山县鲁平大道东段的鲁山花瓷艺术馆及创意坊体验馆前,几十名学生在参观花瓷、手工丝绸、肉石、泥塑、布老虎、麦秸画等非遗文化产品,还有很多附近的居民在选购水果、鸡蛋、蜂蜜等特色产品。当日,由鲁山县委宣传部主办的非遗文化产业助力乡村振兴优秀成果展在此举行。
赵村镇上汤村全域旅游示范区。杨柳摄九月的百果山,生机盎然,山野斑斓多彩,果香醉人,山间溪水叮咚,波光粼粼,鱼翔浅底,直视无碍。9月3日,鲁山县赵村镇南阴村百果山山庄热闹非凡,游客正在购买当地特产,200多箱黄梨、秋桃和山珍礼包被抢购一空。
平报融媒记者常洪涛 通讯员乔新强 陈凯 “这是我第一次见到鲁山县熊背乡的血桃,果肉真的像血一样鲜红,虽然个头不大,但吃起来绵软香甜,我会买些给家里人尝尝。”6月18日上午,在郑州东高铁站“这礼是河南”特产展销中心,一位挑选土特产的乘客说。
2023年10月13日《平顶山晚报》A2版□平报融媒记者 胡耀华 文/图胡辣汤,河南人专属的舌尖记忆。由于饮食口味和习惯不同,各地胡辣汤的口感各有千秋,其中鲁山胡辣汤以素食为主,凭借别样的风味和做法,成为鲁山人的早餐首选。10月11日,记者走进鲁山,探访鲁山胡辣汤的匠心传承。
平报融媒记者 常洪涛 3月18日上午,在位于鲁山县露峰街道的河南省初禾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在制作鲁山特产端午槲坠。该公司与北京、郑州等地多家商超建立合作关系,长期供应黑甜糯玉米、水果萝卜、槲坠等产品,去年仅槲坠就销售50万个。
10月22日,在鲁山县马楼乡吴洼村,前来收购芋头的商贩络绎不绝,大大小小的农用三轮车和面包车载着红芽芋头满意而归。“我们村的红芽芋头这几年可是出了名,不光是附近十里八村的人知道,鲁山县其他乡镇的人也说我们村的芋头好吃,就连平顶山市区的人也知道我们村的芋头香糯甜。
8月24日,在鲁山县董周乡蔡庄村酥梨批发交易市场上,20余名工人正忙着分拣、装箱、装车,运输车辆在市场附近停了一大片。“为啥我们这儿的梨清甜多汁?因为这里昼夜温差明显,土壤富含硒、钾等微量元素,酥梨甜度达到15点以上。都说‘一梨润三秋’,来,品尝品尝。
平报融媒记者 常洪涛 通讯员 乔新强 陈凯“今年我们加强了和物流公司的合作力度,要求他们进一步压缩运输时间,保证客户第一时间吃上美味可口的大年沟血桃,因此吸引了更多的大客户和大订单。”6月16日,鲁山县熊背乡大年沟村血桃种植大户闫盟盟介绍。
鲁山县隶属于河南省平顶山市,地处河南省中西部伏牛山东麓,北依洛阳、南临南阳、东接平顶山,县境东西长90公里,南北宽44公里,县域面积2432平方公里,辖27个乡,555个行政村,总人口102万,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
春节临近,少不了置办各种年货,用富有当地特色的美食在春节期间招待亲朋好友,成为很多人首选。淄博市博山区池上镇赵庄村的鲁山雪菇成了近年来人们餐桌上的一道特别的美味。据了解,鲁山雪菇具有0到零下5度低温出菇的特点,是淄博市农科院由野生菌菇驯化而来,被称为菌中虫草。
平报融媒记者 常洪涛5月13日,在位于鲁山县露峰街道的河南省初禾食品公司生产车间,工人在制作鲁山特产端午槲坠。槲坠由当地深山里槲树的叶子包裹而成,是极具地域特色的端午美食。该公司今年开始批量生产,日产5000至10000个,除在本地和市区销售外,还将进入郑州和北京市场。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海涛 王冰珂 通讯员 胡耀华“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早上三片姜,赛过喝参汤”“石桥萝卜张良姜,神垕姑娘不用相”······这是河南豫西南一带留传至今的谚语,说的是吃姜的好处和张良姜的名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