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14日,中国(辽宁)援冈比亚第五批医疗队专家、中国医大一院心血管内科李阳副教授顺利完成该国首例心脏起搏器植入术,这也是中国国产起搏器首次进入非洲大陆。一直以来,非洲高值医疗耗材市场长期被西方发达国家垄断,心脏起搏器由于价格高昂,很难在非洲经济落后国家开展。
记者26日获悉,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团队为有重度房室传导阻滞的70岁刘老伯成功植入了“双腔无导线胶囊起搏器”。这颗神奇起搏器“体重”仅1.75克,却能保证在患者心脏停止搏动或搏动较慢时重新启动;
欢迎各位条友们,今天来给大家分享精彩话题啦在探讨军医在战场及紧急救援中的硬核表现时,我们不得不提及一系列令人瞠目结舌的救治手段。从传统的急救技术到现代科技的结合,军医们总是能在生死攸关之际,展现出超乎常人的勇气和智慧。
作为武汉大学下属的"三甲"医院之一,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承担着武汉抗"疫"中相当重要的任务。医院院本部和东院区是指定重症救治医院,医院还负责接管武昌方舱医院和武汉市第九医院,支援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并协助湖北省各地市州疫情防控巡查工作。
近日,39岁王姓患者因活动后突发头晕、眼前发黑,随即晕倒,意识丧失后1分钟才逐渐恢复意识,紧急就诊于青龙县当地医院行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为进一步诊治,转诊于秦皇岛军工医院心血管内二科。
图说:上海长海医院心内科张必利教授团队为患者手术 院方供图新民晚报讯(记者 郜阳)记者今天从上海长海医院(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获悉,该院心内科张必利教授团队于近日成功开展国内首批“主动螺旋、长期可取出”新一代无导线心脏起搏器技术,为一名心跳过慢、病情复杂的患者解决了治疗难题
88岁的奶奶最近3个月反复头晕,心室停搏长达7秒,被诊断为病窦综合征。关关难过关关过,在张亮主任团队细致耐心的诊治后,患者的不适症状全部改善,目前就剩下病窦综合征亟待解决,否则这位88岁高龄的患者下一次晕倒,可能无法再苏醒过来。
近日,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心内科主任张亮带领团队,为一名60岁心力衰竭的退役老兵开展CRT-D术(植入式心脏再同步治疗心脏转复除颤器),有效缓解患者心衰症状,使病情迅速稳定下来。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心内科主任张亮团队为患者手术。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 重庆97岁郭大爷,24年前植入的起搏器电池耗竭,又出现严重心率过缓导致脏器供血不足,反复出现头晕、黑矇等症状,直到几天前,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心血管内科为他植入了一枚仅有2克重的“胶囊”大小且没有导线的起搏器,终于解决了“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