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下载,侵删。下同。)【原创不易,感谢关注。枫林时评陪您畅游有趣的时事长河。】华夏民族自古就崇尚统一。特别是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大一统就成了每个时代的追求。在中国历史上,既有汉唐宋明清这样历经几百年风风雨雨的朝代,也有秦隋元民国这样一蹴而死的短命王朝。
乱世民国,军阀忙于混战,相对宽容的社会,催生了一大批民国清流,几乎可以与“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局面相辉映。1918年11月,在新文化运动的感召下,为“唤起国人对于本国学术之自觉心”,《新潮》月刊发行,并请胡适担任顾问。
晨读昆仑策发表的文章:张其华的《国父之说勿妄言》、侯立虹的《为什么连小蝌蚪都不如?——小蝌蚪找妈妈的启示 》,不仅想起了去年10月我在昆仑策发表的文章:《看看历史上的中华民国总统,说明了什么?》,觉得还有几句话没说透,再予补充。
前言中华民国,自1912年至1949年,历经38载风雨沧桑,见证了中国从封建帝制向民主共和的伟大转变。在那个时代,虽伴随军阀混战、外敌入侵的动荡,却同样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坚韧与爱国情怀。让我们一同回望这段历史,了解那一段特殊的历史。一、民国概况民国始于1912年,终于1949年。
不少人认为,晚清时期还处于统一状态,工业经济发展较强,而民国时期军阀混战,政府派系林立,没有大搞工业经济建设的决心。那么,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其实,单从重工业的体系建设,民国时期就远胜于晚清,重工业的经济建设产值,也非晚清能够比拟。江南制造总局为什么这么说呢?大家可以继续往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