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工网】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航天科工集团首席技师王南石1980年,王南石进入南京晨光集团,成为一名装配工人。2017年,他退休后返聘,直到 2021年才离开生产一线。现在虽然已经65岁,但当生产线上遇到技术难题,王南石还是会立马回到厂里,帮忙一起解决问题。
新华社北京11月24日电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名单北京市(79名)全国劳动模范孙泽洲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型号总设计师,研究员代康伟(女)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工程研究院副院长,高级工程师刘胜利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燕山分公司合成橡胶部稀土顺丁橡胶区
作者:孙亦真摄影:季俊辉从码头工人到骨干专家,他是勇于创新的“抓斗大王”。“全国劳动模范”包起帆的人生靠什么“逆袭”?他持续创新的澎湃动力又来自哪里?木材抓斗、生铁抓斗、废钢抓斗......一项项发明和技术创新从包起帆的岗位上诞生,“抓斗大王包起帆”的名头享誉国内外。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8月19日发布讣告。中国共产党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原副院长沈忠芳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8月17日21时35分在航天中心医院逝世,享年90岁。
11月12日至17日,第十五届中国航展在广东珠海举办。在碧海蓝天的映衬下,中国航展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全球的目光。在这个举世瞩目的舞台上,不仅有尖端航空装备的展示,还有一群特殊观众的身影显得格外引人注目——他们就是来自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基层一线的18名全国劳模和大国工匠。
原标题:“中国焊接机壳拼装第一人”的精彩人生(主题)——记全国劳动模范、沈鼓集团原首席工人专家杨建华(副题)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刘国栋立足岗位、勇于创新,在生产中不断改进、总结和提高,创造性地推出“一四拼装法”,使沈鼓集团的大型压缩机机壳生产工艺一跃达到世界最先进水平;其研
原标题:挑战中实现技术突破(主题)——记中信重工开诚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机器人研发部经理孙宁(副题)经济日报记者 宋美倩“这台是矿用抢险机器人,这台是消防灭火机器人,那台是危化巡检机器人……它们爬坡过坎如履平地,望闻问切无所不能,可以在人不能近、人不能及、人不能为的地方替代人工作业。
“我们正在进行工艺试验的是4月份刚刚生产出来的煤矿喷浆机器人。该机器人取代了人工在井下掘进过程中进行喷浆作业,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危险性及井下环境对工人身体的伤害,试验成功后将批量生产服务于矿山项目。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焊接领域著名专家、中国机械总院集团首席科学家、中国机械总院集团哈尔滨焊接研究所有限公司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林尚扬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7月20日17时43分在苏州逝世,享年92岁。
华龙网 刘源正在维修设备。受访者供图华龙网讯(陈雨)37年,他专注干好一件事——机电维修,沉淀出“看、听、析、查”四步维修“绝活”,主持或独立完成的各类技术攻关、改造数量上百项,在多个技术领域打破了国外垄断局面。
原标题:今年是王呈周从事墙体材料生产装备研发的第30年,从突破国外技术封锁,到研发国内首台全自动卸砖打包机,每一次创新如同一个坐标,记录了他的人生轨迹——(引题)机械厂走出的“中国好人”(主题)菏泽日报记者 李若生 苏成华 文/图1月15日,菏泽巨野县山东聚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