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末回了一趟家,假期结束时父母开车送我去机场。转身走过安检门,回头的一霎那,眼角余光看到站在安全线后面挥手的父母,就这么站着,目送着。随着自己在成长的道路上渐行渐远,而他们依然站在原地,等着,盼着。诚然离家求学,工作数年,但是每次离开依然是一个孩子到成人的成长。
毕业意味着什么......从此故乡只有冬夏,再无春秋。毕业那天,你像往常一样跟我道别。多年以后,我才明白:那天与我道别的,是青春。毕业时的离别最用心。三年时光只剩下黑板上残留的乱痕桌上写满的心思,只剩下那张笑的很傻的毕业照。每到毕业季都是校园嫁人的日子。
亲爱的孩子:六月暑气渐浓,又到一年高考时,沉思良久,决定为你写下这封信。前两天,我在网上看到一则数据:今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1078万,是继2019年、2020年后,高考人数第三次突破1000万,再创历史新高。
有一种白话美文,属于朱自清他以“自清”为名,自勉在困境中不丧志;他身患重病,至死拒领美援面粉,其气节令世人感佩。他的《背影》《悼亡妇》,被称“天地间第一等至情文学”;他的《荷塘月色》和《春》,伴随一代又一代人喜怒哀乐。
朱自清,字佩弦,号实秋,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近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他的诗作清新明快,为开拓新诗的道路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代表作为《春》《背影》等,被誉为“白话美术文的模范”。
山川收脚下万卷开新篇2024级萌新们已入校一月有余我们深知儿行千里母担忧我们也懂欲作家书意万重爸、妈,请放心在离家的这段日子里我们有同窗相伴我们与良师为友我们衣食住行一切皆安胜友如云,同声相和从文学社的深夜漫谈到科技小组的创意碰撞从与朋友的侃侃而谈到聆听老师的谆谆教诲每一次交流都
海报新闻记者 李佳蔚 通讯员 孙文鑫 董丹丹 日照报道酷暑的热浪抵不住青春的澎湃,8月30日,日照大学城迎来了2024级大一新生。青春靓丽的身影,为大学城园区注入了动感的元素。这里,是梦想的起点;这里,是缘分的开始。入学报到 活力满满小萌新们带着蓬勃的朝气走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