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版后的“北京时间”充分利用新技术和大数据的应用,接入政务、公共、生活等高频刚需服务,实现“北京时间”客户端功能服务性的重点突破,推出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系列服务,涉及到生活缴费、天气预报、社会保障、交通管理、教育资源查询、社区便民措施等,随着改版后技术不断迭代升级,北京时间还将纳入更多的服务类型,力求覆盖市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做到“一端在手,通达北京”。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精神,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首都广电”媒体深度融合发展,进一步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2024年,北京市广电局继续开展北京市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典型案例征集评选活动。
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近期,全国多地本土新冠疫情暴发“大白”的身影再次活跃在我们眼前在居民小区在街头巷尾在清晨在午夜无论晴空万里还是阴雨绵绵“大白”们都奋战在各防疫一线参与社区防控运送生活物资开展核酸检测......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陈颖被大家挂在嘴上的“北京时间”都有哪些用处?事实上,卫星导航精度、5G通讯速率、远程手术同步……这些与普通人息息相关的技术,都要仰仗于精准的时间。未来,测量时间的技术还能更精准吗?
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为“北京时间”读秒(国家工业遗产)位于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的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长短波授时系统,不仅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的大科学装置之一,更是凝聚着无数科技工作者使命感与责任感的“国之重器”。文明的进阶,离不开时间的助力。
12月24日下午,格致论道·湾区第20期 2022中国海外人才交流大会暨第24届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合作专场在广东科学中心举办,本期讲坛以“破局”为主题,邀请5位不同领域的嘉宾,分享他们在散裂中子源、时间由来、冷泉生态、海底火山、红树林保育等领域的科研攻关故事。
新华社西安1月2日电 题:“北京时间”的奥秘——访中科院国家授时中心新华社记者张伯达、郑昕又是一个从岁末到新年的跨越。在位于陕西的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工作人员关注着屏幕上不断跳动的数字,分毫不差地把2021年首个北京时间的零点报时送到了千家万户。
我们会在电视、广播里面经常会听到“现在是北京时间几点整”,这又是怎么回事,这个时间和北京有什么关系,很多人可能会说“北京时间”是从北京产生的,其实这是不对的,我国的时间是从西安发出的,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北京时间到底和北京、西安有什么关系。
在最新一期的《开讲啦》中,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首席科学家张首钢告诉大家“北京时间”的发播其实并不在北京,关于时间的这些冷知识快来get一下! “北京时间”来源北京?答:不!来自陕西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或看到“北京时间”这个词。
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北京广播电视台党组书记、台长余俊生在省级融媒创新论坛上发表了题为《以“首善标准”破解“北京时间”的生成密码》的主题演讲,介绍了北京广播电视台坚持以“首善标准”加快建设首都新型主流媒体,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中的经验做法和优秀案例,分享了北京广播电视台充分发挥首都主流媒体独有优势,以优质内容构筑流量高地,以先进技术夯实转型底座,以持续创新打开未来空间的探索历程。
北京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将于明天(14日)上午9时开幕。北京日报客户端,北京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调频94.5兆赫、中波828千赫)、卫视频道、新闻频道、“北京时间”客户端及网站(www.btime.com),千龙网(www.qianlong.
以“北京时间”这一具有鲜明时间刻度的名词给自己命名的平台级新媒体从此成为移动互联时代一支突破媒体转型固有框架的新锐力量进入媒体同行和广大用户的视野,并以自身不断超越的勇气和对方向高度自信的定力向着新型主流媒体的目标竞发。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2月28日讯近日,《时间科学馆》作者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的窦忠和刘永鑫,接受长江日报《读+》周刊专访,畅谈北京时间背后的故事。窦忠说,大家很好奇国家授时中心为什么设在西安,这其中是有历史原因的。
北京卫视《最美中轴线》第四季节目正在火热录制中,12月25日,国际摇滚吉他手、音乐制作人雅MIYAVI与人气组合TOP登陆少年惊喜空降北京时间,现场畅聊合作感受,也让观众对节目中这对破次元组合的舞台演绎更加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