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模型的分享和测试已经有很多了,但对于智能体的分析内容则并不多。这篇文章,作者测试了智能体的两个代表性产品:腾讯元器和字节扣子,做简单科普与个人实操经历对比,并附上AI专业解读,一家之言,大家看个乐。老规矩,先解释主题。
e公司讯,5月30日,腾讯大模型APP腾讯元宝上线。相比此前测试阶段的混元小程序版本,面向工作效率场景,腾讯元宝提供了AI搜索、AI总结、AI写作等核心能力;面向日常生活场景,元宝的玩法也更加丰富,提供了多个特色AI应用,并新增了创建个人智能体等玩法。
在大模型这条“全球最卷”的赛道上,国产大模型再有“上新”。5月17日,腾讯集团副总裁蒋杰在腾讯云生成式AI产业应用峰会上表示,腾讯混元大模型经过持续迭代,目前整体性能居国内第一梯队,部分中文能力追平GPT-4。此外,基于混元大模型打造的C端助手App腾讯元宝也将于5月30日发布。
近日,腾讯、抖音、阿里、百度等巨头集体参与了一种名为“工作流智能体”的模式创新,允许用户在他们的大模型技术和数据资源的基础上,从入口开始直到出口,以工作流画布形式,完全获得自定义智能体内部的零代码和低代码开发权。
Again,三白又来交付万字长文的商业研究分析了,本篇分享的是关于另一个AI产品腾讯元宝的深度分析报告,前面分享的《深度剖析字节豆包AI》和《深度剖析字节coze/扣子》的两篇内容发布后获得了很多朋友的点赞,其中有不少朋友或者是正在准备AI赛道的求职面试,或者是企业内部正在探索和理解现有的AI产品,很荣幸能够帮助到大家,本来写作这个事情,主要还是我业余抽时间写写,很多用户的正向反馈让我有更高的激情愿意每次花几周的时间只写1篇深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