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上海2月16日电(记者颜维琦)从手机、电动车到储能电站,锂电池已在生活中广泛应用。但由于在使用过程中不断损失锂离子,锂电池最长寿命通常只有6~8年,在极寒环境下使用,电池衰退还会加快。能否为电池延长寿命?如何解决回收问题,避免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课题。
手机电池用久了就充不进电,电动车充满电能跑的里程数越来越短,废旧电池数量越来越多……2月13日,国际顶级期刊《自然》刊登复旦大学科研团队新发现:通过一项新技术,可以对锂电池进行“精准治疗”,让废旧电池“重生”。
手机或电动车锂电池衰减后,等待它的往往是报废的命运。如同人生病,电池衰减只是锂离子越来越少,其他部分仍保持完好,是否可以“打一针”补充锂离子让其“起死回生”呢?这一看上去有些“疯狂”的想法,已被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彭慧胜/高悦团队在实验室实现。
锂电池是手机、电脑、电动车等的主要供能方式之一。然而,随着充放电次数的增加,锂电池会衰老甚至变坏,给人们带来电量不足的焦虑,而且报废的电池还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能否像给人看病一样,给“衰老生病”的电池打一针,让电池“满血复活”?
原标题:直接回收技术修复废旧锂电池阴极科技日报讯 (记者张佳欣)据最新一期《先进能源材料》杂志报道,韩国能源研究所光州清洁能源研究中心研究团队成功研发出一种既经济又环保的技术,可直接回收和修复废旧锂离子电池中的阴极材料。
**今日凌晨,一项颠覆锂电池行业的研究成果引爆全球科技圈!**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彭慧胜/高悦团队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发表重磅论文,宣布研发出一种“打针式”锂电池修复技术,仅需注射一针“锂药物”,即可让废旧电池“满血复活”,寿命提升高达6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