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臣欢最近,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研究起草了《移动互联网未成年人模式建设指南(征求意见稿)》(下称《指南》),目前正在公开征求意见。其中表示,过往的“青少年模式”将升级为“未成年人模式”,为不同年龄阶段的未成年人营造适合其发展的、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
国家网信办“青少年模式”拟全面升级为“未成年人模式”光明日报北京8月3日电记者张亚雄3日从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以下简称“国家网信办”)了解到,为进一步提升模式效能,立足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新形势新要求,国家网信办研究起草了《移动互联网未成年人模式建设指南(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
原标题:“青少年模式”升级为“未成年人模式”,意味着什么近日,国家网信办发布了《移动互联网未成年人模式建设指南(征求意见稿)》(简称《指南》),宣布将全面升级网络保护工作中的“青少年模式”为“未成年人模式”。这一举措标志着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将进入一个更为全面、深入的阶段。
8月2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就《移动互联网未成年人模式建设指南》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提到,将全面升级“青少年模式”为“未成年人模式”,推动模式覆盖范围由APP扩大到移动智能终端、应用商店,实现软硬件三方联动,方便用户一键进入模式,为未成年人营造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诸未静、吴立洋 上海报道针对未成年人的网络保护工作,即将进入一个更为全面、深入的阶段。8月2日,国家网信办发布关于《移动互联网未成年人模式建设指南(征求意见稿)》(下称“《指南》”)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意见反馈截止日期为2023年9月2日。
8月2日,为进一步强化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国家网信办发布《移动互联网未成年人模式建设指南(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建设指南意见稿》),全面升级此前的“青少年模式”为“未成年人模式”,推动模式覆盖范围由移动应用程序(以下简称“应用程序”)扩大到移动智能终端、应用程序分发平台,实现软
8月2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就《移动互联网未成年人模式建设指南(征求意见稿)》(下称《指南》)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提到,将全面升级“青少年模式”为“未成年人模式”,推动模式覆盖范围由APP扩大到移动智能终端、应用商店。
8月2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就《移动互联网未成年人模式建设指南(征求意见稿)》(下称“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将全面升级“青少年模式”为“未成年人模式”,推动模式覆盖范围由APP扩大到移动智能终端、应用商店,实现软硬件三方联动,方便用户一键进入模式,为未成年人营造安全健康的网络
文/冯海宁8月2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关于《移动互联网未成年人模式建设指南(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截止日期为9月2日。相比2019年试点上线的“青少年防沉迷系统”,此次征求意见稿最大亮点是,拟全面升级“青少年模式”为“未成年人模式”。
暑期,许多家长为孩子沉迷网络不能自拔而发愁。记者在采访中发现,2019年就已推出的“青少年模式”,却很少有家长使用。在《2021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中就曾指出,“青少年模式”自2019年推出以来,使用率偏低,设置过“青少年模式”的人不到五成。
暑期,许多家长为孩子沉迷网络不能自拔而发愁。据《北京日报》报道,2019年就已推出的“青少年模式”却少有家长使用。为减少未成年人网络依赖、保护未成年人隐私信息和人身安全而建的“青少年模式”,为何不受青睐呢?
8月2日,国家网信办研究起草了《移动互联网未成年人模式建设指南(征求意见稿)》(下称《意见稿》),将全面升级“青少年模式”为“未成年人模式”,推动模式覆盖范围由APP扩大到移动智能终端、应用商店,实现软硬件三方联动,方便用户一键进入模式,为未成年人营造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
互联网的普及,让青少年接触网络信息的途径变得纷繁多样。自“青少年模式”上线推广以来,各方给予期待。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对未成年人常用的12个平台的防沉迷系统展开测评,并于近日发布《互联网平台青少年模式测评报告》(下称《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