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敢为先,贵阳明确“完善退出机制”,建立综合考核体系,实行末位退出机制。只接受教师涨工资,不接受淘汰,什么道理,难怪在两会期间,人大代表提出缩减国家编制人员,有些人就是吃了半辈子铁饭碗,不让吃就要炸锅,不合理。
"末位淘汰"是教育界中一项备受争议的措施,旨在激励教师提高教育质量。然而,随着这一政策的实施,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和挑战。本文将深入探讨"末位淘汰"政策的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以促进更好的教育体系。
我曾在教育教培行业待了四年,我在教培机构和私立学校都待过一阵子,四年的时间让我完成了从跨行到初有人师模样的成长,后了因为教育双减政策离开了教育行业,虽然不是什么优秀的老师,但对教育行业也比一般人多了点了解。
近日,有网友发文称“宁波、北京两地将要出台一系列有关教育方面的政策,拟取消教师编制并施行‘教师退出机制’”。有的网友称,该机制拟在激励教师,其初衷是为了把那些不负责任、不认真工作、师德败坏的老师剔除出教师队伍,保证教师队伍的高质量发展。
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人,不是生产线上的产品,注定效益不能像工厂一样,以数定绩,同时,学生成绩的好坏有多重因素,如当地社会氛围、家长文化水平、学生智商、校风班风、甚至校长班主任科任老师都有影响,怎么能以某届学生或某班学生的一次期末考试成绩来淘汰教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