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一根陪跑绳,将青年视障者与青年志愿者连在一起——奔跑中成为彼此的光(青春派)何亚君的马拉松奖牌。 本报记者 易舒冉摄在公园步道上,身着印有“助盲”和“视障”字样服装的跑者。 郭旭鹏摄志愿者带着何亚君(中)一起跑步。 廖正义摄盲人与志愿者手中牵的陪跑绳。
温情的故事,总是会触及人们内心深处柔软的地方。近日,#视障人士欣赏了人生第一场电影#、#视障人士拥有了人生第一张电影票#成为微博热门话题,阅读量达数百万。5年来,中国传媒大学志愿者制作完成500多部无障碍电影,打造“光明影院”。
新华社贵阳8月20日电 题:视障跑友携手陪跑志愿者:一项孤独的运动不再是一个人的战斗新华社记者崔晓强对于失明30多年的付友英来说,运动就是沿着人行道走路,或者绕着小区慢跑。不过,最近四个月,这位贵阳大姐几乎每周六都会起个大早,坐半个多小时的公交车来到贵阳观山湖公园。
新华社成都10月30日电(记者李倩薇)29日下午1时左右,在一根陪跑绳的引导下,经过5个小时的漫长奔跑,51岁的视障跑者李中书和陪跑志愿者成家麟、曾万军,一起携手迈向2023成都马拉松比赛的终点线,顺利完赛。“昨天晚上没休息好,成绩下滑了一些。”全马完赛后,李中书有点遗憾地说。
温情的故事,总是会触及人们内心深处柔软的地方。近日,#视障人士欣赏了人生第一场电影#、#视障人士拥有了人生第一张电影票#成为微博热门话题,阅读量达数百万。5年来,中国传媒大学志愿者制作完成500多部无障碍电影,打造“光明影院”。
昨天(4月14日)中午11:54,郭建东完成了他人生中的第一场全程马拉松。他拉着陪跑志愿者的手, 欢呼着冲过终点线。“42公里,4小时10分完成!如果没有陪跑团的兄弟姐妹们,我不可能完成这个挑战,谢谢!
7月16日,距离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开幕还有12天。在成都的绿道上,在环城生态区里,跑步、骑行、滑板的人越来越多,整个城市都在“动”起来。在成都,有这样一群特殊的跑者,他们是“黑暗跑团”的视障跑者。
每周日清晨,在江西吉安市风雨廊桥旁,来往的路人常常能看到,盲人朋友在大学生志愿者陪同下跑步的场景,其中许多人能轻松跑完5公里,部分人还能跑完10公里甚至半程马拉松。他们努力奔跑,从此揭开了生活的新篇章。
·如果用户发送冰箱内部的照片,AI虚拟志愿者不仅能够正确识别里面的东西,还能推断和分析可以用这些东西做什么菜,并为这些食材提供食谱。·学习法语的用户可以假装在巴黎的一家咖啡馆点咖啡,或者与AI扮演的某个人讨论未来的假期计划。完成对话后,用户将获得有关其准确性的AI反馈。
让红绿灯“开口”,让电梯“说话”,让盲人起跑,长沙公益跑团团长商磊数年来为视障人士争取权益,以行动告诉社会——盲者亦常人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曼斯3月10日,初见商磊,他已在电梯口等候。他正将手机侧放在耳边,手指在屏幕上快速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