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9月17日,我国科学家成功合成结晶牛胰岛素,这也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的蛋白质。时任中科院上海生化所研究员 龚岳亭:能够证明胰岛素究竟是不是全部做成功的话,我们一定要做一个小白鼠的痉挛反应,那个小白鼠要痉挛的,要跳起来。
音频作品以《九三学社上海先贤》中收录的25位“九三先贤”的传略故事为基础,通过讲述前辈们的人生故事,带领更多社员了解和学习他们爱国为民的奉献精神、追求民主的道义担当、勇攀高峰的科学态度,在新征程上展现更多新作为。
一代代中国科学家,以敢啃硬骨头的精神,为世界生物学领域作出了巨大贡献。在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一台老柜子与高科技的实验场景显得格格不入。正是这个老物件记录了中国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蛋白质——牛胰岛素的激动瞬间。
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由于患者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素抵抗等引起血糖调节功能受损,因而必须使用外源胰岛素进行治疗。其中,口服胰岛素使用方便、患者依从性好,但却很难克服胃肠道严苛的三重屏障,临床上尚未实现应用。
一座以科学家为名的博物馆,构筑起科技工作者的精神家园。5月30日,“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中国科学家博物馆开馆!14.7万件实物、34.5万件数字化资料、上百万分钟音视频……500余位科学家的学术成长历程浓缩于此。在北京奥林匹克中心区的这座特殊博物馆,闪耀着共和国科学家的璀璨星光。
来源:中国青年报 王应睐:科学需要人的全部生命去探索王应睐(1907年-2001年),著名生物化学家,我国现代生物化学事业的主要奠基人。他是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工作的主要组织者之一,1963年他担任人工合成胰岛素协作组组长,坚持组织一支精干的队伍,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央视网消息:“生命的长度由什么决定?”“智力又从何而来?”“癌症什么时候能够攻克?”“人机共生何时能够实现?”这一系列问题都指向一个与人类生命现象与本质息息相关的学科——生命科学。新中国75年来,我国在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一路加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