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起,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推出《冷历史会说话第七季:书画传习录》,带你走近文房四宝、书画大咖及文化遗迹,通过预告视频+音频+海报的呈现形式,看到一个“笔尖上的四川”,一起谛听天府文脉传承与发展的足音!
蜀道沿线分布众多石刻,它们是古代使臣赴任述职、商贾南北往还、文人墨客题咏、地方官吏修栈勒石等社会活动留下的灿烂辉煌文化遗迹,真实记录了古代民众民间社会生活及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成为记载蜀道历史文化信息最为重要的石刻文献档案,被喻为刻写在石头上的“史书”。
据“繁昌发布”微信公众号10月24日消息:截至10月20日,繁昌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已完成86处不可移动文物点调查录入工作,完成率达5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在平铺镇五华山新发现的宋代摩崖石刻具有重要历史价值,是此次“四普”工作的重要收获。
来源:【多彩贵州网-众望新闻】贵州多山,是个名副其实的大山区。这种独具特色的自然环境,为创造摩崖石刻等丰富多彩的石文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摩崖,即在山崖上雕刻的文字、佛像等,贵州的摩崖石刻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三国蜀汉时期。明清时代,更是留下了大量珍贵石刻。
中国国家博物馆永州摩崖石刻拓片展 《大唐中兴颂》摩崖石刻,指的是在山崖石壁上镌刻的文字或图案。古人为了使石刻文字具有更大规模,更能存世久远,而又能避免开采和运输的困难,于是就利用某些山间较为平整的崖壁、山坡、石坪,代替人工所开采的碑料,创造了摩崖石刻书法。
1200年前,由唐代著名文学家元结掀起的一股永州摩崖石刻“打卡”潮,让永州成为了“千年文人打卡胜地”,历代文人通过在崖壁之上刻下诗文,形成了“文”“字”“石”奇绝的摩崖“三绝”。但时光的长河奔涌而过,被誉为“不朽”的石头也面临侵蚀,摩崖石刻的保护问题受到广泛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