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知道东北话都是在春晚上赵本山开始的,本山老师的作品,不但给人带来了欢笑。东北方言其实也是分很多区域各不相同,但大多数词汇是相通的,因为相当一部分时间我国东北地区有很多满族人居住,经过多年的交流融合,很多满语也融入到汉族生活的沟通中来,这就是东北话的一部分是来源于满语的词汇的原因,比如:有个歌手雪村有一首歌叫《东北人都是活雷锋》有句歌词唱的是“俺们那嘎儿都是东北人”,这其中的“嘎儿”,是“嘎搭”的儿化音,“这嘎儿”“那嘎儿”就是“这里”“那里”的意思。
一进入冬天北方小伙伴就开启了快乐过冬模式“滑不唧溜”“绊绊磕磕”“四仰八叉”……这些词汇蕴含着独属于东北的乐趣近日,一则短视频冲上热搜在黑龙江省同江市零下20多摄氏度的天气里湿透的牛仔裤“一秒速冻”“嘎嘎硬”切开苹果不在话下连特有的冻梨和冻柿子也有了跨界玩法市民自制冰桌看着视频里
闲着没事,和爸爸数了数我们内蒙古通辽这旮瘩的方言,你还别说,挺多的,以前没咋注意。形容说话的有,扒瞎:说谎,白唬:能说,扯蛋:胡说八道,呲哒:训斥 打奔儿:停顿,卡壳,疙不溜脆:十分流利地,唠嗑:聊天,磨叽:罗嗦,曲咕:小声说,坑吃瘪肚:形容说话吞吞吐吐,一般是由于紧张或受辖制时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
东北人,看这照片太熟悉了,每一张照片都那么真实,让我想起好多好多回忆,看着看着流下了眼泪再一次看到黄泥草房子,过去的老农具,南北大炕,那真是人民公社时期的情景再现,真有一种穿越到那个时代的感觉,对50后,60后一代人来说真是满满的回忆呀。
儿时游戏之二——打嘎文/祁河"哎—走咧!""噢—来咧!"随着保平哥或小卫哥的一声吆喝和几声答应。每至秋冬,大院的男娃们便一个个窜出家门,一溜烟地跑到房子前面的空地,准备开始玩一场"打嘎"的游戏。当时对这个"嘎"还不会写,也不知这游戏为啥叫"打嘎"?
▲嘎嗒:意为“地方”,有时简称“嘎儿”。发音:(gada)嗒为轻声(有人常误写成疙瘩,其实是不对的)举例:你住哪嘎嗒?是不是南关那嘎儿? ▲嗯那:意为“是的”,“好的”,“哎”,“OK”。发音:前重后轻。举例:问:你是东北人吧?答:嗯那。▲母们:意为“我们”,“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