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放去年中秋节,我在甘肃玉门老市区度过,手捧从苏州带去的月饼,邀窗外祁连山冷月与这座油城一同分享。1985年,年轻的我只身应聘这座小城的广播电台记者。在当时唯一的小公园里,进门即见一座石油地质学家孙健初同志纪念碑。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强农、美村、富民的重要举措。玉门市玉门镇以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深入挖掘整合各类资源,积极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新路径,拓宽村民增收渠道,助力乡村振兴。这两天,在玉门市玉门镇东渠村村集体经济产业园的滴灌带加工厂,工人们正在检修设备。
来源:央广网 近日,甘肃省玉门市玉门镇利用城郊区位优势,在“关外关”景区规划建设了乐享家庭菜园,经过改造和打理,闲置空地被分割成了60块40平方米的小菜地,为市民提供了周末及节假日休闲娱乐、活动聚会、农事体验的新去处。
原标题:【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国式现代化】光明日报记者 宋喜群 王昊魁 王冰雅甘肃省酒泉市玉门市,地处河西走廊西端,是“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这里建成了新中国第一个石油基地,培养了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一大批油矿人才。因油而建、因油而兴,玉门与石油息息相关。
去年中秋节,我在甘肃玉门老市区度过,手捧从苏州带去的月饼,邀窗外祁连山冷月与这座油城一同分享。1985年,年轻的我只身应聘这座小城的广播电台记者。在当时唯一的小公园里,进门即见一座石油地质学家孙健初同志纪念碑。玉门油矿是中国第一个天然石油基地,孙健初对玉门油矿的发现贡献卓越。
来源:【人民日报】去年中秋节,我在甘肃玉门老市区度过,手捧从苏州带去的月饼,邀窗外祁连山冷月与这座油城一同分享。1985年,年轻的我只身应聘这座小城的广播电台记者。在当时唯一的小公园里,进门即见一座石油地质学家孙健初同志纪念碑。
冬日暖阳万物藏。12月走进玉门的乡村田野,只见一个个村庄环境美、产业旺。农村党员干部劲头足、比着干,带动群众一起干,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各项工作。点单培训“学真招”“村民一年四季农活多,农机农具使用率高,房前屋后难免有乱堆乱放现象,村道院落也存在环境脏乱等情况。
玉门青山胡杨林 岑文喆/摄近年来,玉门市全面深入实施生态立市战略,依托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项目,实施三北防护林修复、森林植被恢复、“三沿一部”重点区域绿化和人工造林等绿化工程,构建大网格、宽林带、多树种、高标准的防沙治沙体系,努力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水平,让绿色成为全市高质
玉门市深入实施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行动,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坚持把群众参与、群众受益作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既做大“蛋糕”,又分好“蛋糕”,使广大老百姓充分享受到了村集体经济壮大带来的红利。走进玉门市昌马镇昌马村,一座座风格独特的乡村田园主题民宿逐渐映入眼帘。
玉门市玉门镇坚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重要举措,积极探索“村企与国企有机合作”抱团发展的模式,推动全镇村集体经济提档倍增,不断增强村集体经济内生动能,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走进玉门镇村集体经济产业园,一栋栋厂房错落有致,一台台设备生产正忙。
初夏时节,正值露地葡萄生长抽芽期,玉门市温室早熟葡萄已经抢鲜上市,果农们穿梭在葡萄架下,采摘、分拣、装箱,葡萄园中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在玉门市玉门镇彤阳戈壁农业园里,温室葡萄已经成熟上市,翠绿的叶子之间悬挂着一颗颗晶莹剔透的葡萄,果农们正在忙着采摘成熟的果子。
新苗出土满眼绿,万亩良田绘“丰”景。眼下,正是大田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期,玉门市抓实抓好田间管护,各类农作物长势喜人,放眼望去,犹如一幅幅美丽的乡村画卷,令人心旷神怡。在玉门市大畅河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种植户闫向生的香菜地里,郁郁葱葱,香气扑鼻,闫向生正忙着在地里除草。
中新网甘肃新闻3月29日电 (马潇)小小菜篮子,关乎大民生。3月下旬的一天清晨,玉门市玉门镇南门村党支部书记李玉峰指挥着工人装菜,准备给客户发货,忙得一刻不得闲。在他身后,一箱箱胡萝卜、油麦菜、豆角等蔬菜整齐摆放着,三十多位农户正忙着装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