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纽约时报》驻香港记者奥斯丁·雷米兹的推特封面图片,又引发了网民愤怒。“Carl Zha”在推文中说:“这张封面照片看起来很熟悉,它是由费利斯·比托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拍摄的著名照片:1860年,英法舰队正集结在香港的港湾,准备对中国发动进攻。
新冠死亡病例“点”,几乎铺满半个版面在美国新冠累计死亡病例即将逼近可怕的50万例之际,当地时间2月21日,美国《纽约时报》纸质版头版中发布了一份“点”图:从去年2月29日发现的第一例死亡病例开始,每一个黑点都代表一个逝者,近50万个黑点密密麻麻得布满一半版面。
没有中国,世界还能造出电动车电池吗 ?这是5月16号,纽约时报在封面文章中发出的惊世之问,在这篇文章中,纽约时报的编辑绝望的感叹道:中国在电动车电池生产链条上的每一个环节,都占据优势且遥遥领先,世界其他国家可能需要数十年才能赶上,它们(中国)是电动汽车电池制造领域的唯一赢家。
当地时间5月9日,《纽约时报》用整个头版版面等比例展示了美国近年来的失业人数变化情况。《纽约时报》在报道中提到,4月以来,美国经济进一步陷入危机,失业人数达2050万,失业率飙升至14.7%,创大萧条以来最高值。
此前我们还发了《时代》《纽约时报》《纽约客》《华盛顿邮报》《读者文摘》 NPR 等媒体评选的“年度最佳书籍”,这些书籍中有小说、诗歌,也有非虚构作品,并且还发了两期《时代》的“年度最佳非虚构书籍”和“年度最佳小说”,以及《纽约时报》的“年度最佳书籍封面大赏”。
杨笠由于无数次的长时间被热度所包围,仿佛成为了国内“脱口秀”的一面鲜艳的红色大旗,然而近日竟然还被《纽约时报》这样的西方媒体关注了起来。不得不说,杨笠的一言一行都牵动着大众的心,尽管她只是说着围绕着性别这件事情所展开的一种表演形式,但却让人感到有一些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