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安国,西汉名臣,像他这样精于大政而又不疏于人情、并善于揣测上意的人,是十分难得的。但汉武帝时期,他却郁郁而终了,按道理,这样一个人,怎么会郁郁而终呢?那是因为在大政问题上,韩安国选择了安抚和亲,因此,他就站在汉武帝的对立面上!
国器,旧时指可以治理国家的人,被这样评价的人,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他们往往站位高,格局大,视野开,接纳包容性强,对很多事都洞若观火,又可以进退有度,坚持原则却不刻板,处事圆滑但不事故,心中有自己所坚守的,凡事从来不会做绝,自己平步青云,也不会堵死其他人前进的路。
要问汉武帝时期,有那个大臣是文能安邦武能定国的人,恐怕非韩安国莫属,文武全才的韩安国最后做到了“三公”之一的御史大夫,但却始终与丞相无缘,这么一个大才精通世故、沉稳老辣的人,为什么无法登上权力的巅峰呢?
如果森林里的虎是君王,那么狐狸大致就是心腹谋臣,虎君施威,狐臣献策,伴君虽伴虎,非狐不可。要说君威难测,那多半是还没读懂皇帝的心思,正如老虎的言行举止都是咆哮,其他生灵惊恐万分,唯有狐狸看得明白,那咆哮到底开心还是愤怒,开心时踱步迎合,愤怒时低眉顺眼,做人虽然不能太狐狸,但做臣,必须狐狸。
汉武帝,被很多人称作“千古一帝”,他为什么这么厉害,有人说是他手下的能人太多了,这种井喷式的人才,让他不成为千古一帝都很难。但我想说的是,人才每个时代都有很多,并不是汉武帝时期,就比其他时代多很多。问题的关键,在于汉武帝的帝王心术,这不是用“知人善任、从谏如流”,就可以去概括的。
对演员来说,若能演活一个角色,受到全国观众的赞誉,那便是极高的荣誉了。他叫孙飞虎,一部《西安事变》便演活了蒋介石,引得邓小平、蒋经国等人都拍手叫好,一生饰演不同阶段的蒋介石20余次,被观众视作蒋介石的标准,连陈道明也得接受他的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