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不完的金枝,算不尽的粮”,这句在三晋大地广为流传的民谚,形象地形容了在晋剧传统剧目中,《打金枝》与《算粮登殿》这两出戏的重要地位。《算粮登殿》虚构了一个唐朝宰相王允的三女儿王宝钏,苦守寒窑十八年,终于等回来丈夫薛平贵。
传统戏剧《打金枝》有十几个剧种,相传毛主席就先后看过山西梆子、京剧、黄梅戏,并分别给予了高度评价。1948年3月,毛主席渡黄河,在贺龙的司令部居住时看完山西梆子《打金枝》后说,山西梆子很不错,郭子仪是个老臣,金枝回宫告了驸马的状,唐明皇了解女儿的心理,不但没有惩罚驸马,反而给驸马连升三级,这说明老丈人很开明。
晋剧和北路梆子作为本土大戏,主要流行于山西中北部、内蒙古中部、河北西北部一带,其演出剧目除了为数不多的几部历史剧以外,多数是歌功颂德、教化淳风、鞭暴赞良的生活戏,如《打金枝》《骂金殿》《三娘教子》《金水桥》《拜母》《画龙点睛》等。
在戏曲舞台上,人人都争着演主角,因为主角是C位,剧中人物都要围着主角转,而且演主角才能成名。现在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仿照电影评选,咱也来个戏曲中最佳男女配角评选,豫剧那么多经典剧目中,哪个角色是最佳配角呢?
刘柱老师拉晋剧胡呼享有盛名,特别是在五、六十年代,更是兴盛一时,晋剧名家荟萃之地--大原,在这样很有代表性的环境中也就更便于代表性地体现着他胡胡演奏的独特风格,从而独树一帜地形成了被同行和广大爱好者所崇拜的一代流派,故而有庚戌、刘柱之称,就刘柱老师的艺术造诣点点滴滴谈几点浮浅的认识:对晋剧艺术的贡献:刘老师称的起一代胡胡演奏家是因为他认识到胡胡这件传统乐器在晋剧这个剧种中所起的是什么样的作用,首先是胡胡不单是演奏乐器,而是它和击乐里的马锣共同担负着晋剧这个剧种的个性特色,也就是说胡胡和马锣可以直接区别开晋剧和其他剧种的个性差异,从刘柱老师演奏中始终可以看到他所操作的是一件领奏乐器,不是一件独奏乐器,恰恰又是一件伴奏乐器。
就是说,相看媳妇时,要好好看看她的母亲,包括待人接物、性格脾气等。因为自古“有其母必有其女”,儿似爹,女如母,儿女肯定遗传父母基因,不但形貌会遗传,就连思想、性格、脾气、习惯、爱好、言谈、举止等也会潜移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