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河有座塔,离天一丈八;南阳有个王府山,巴巴差差挨住天;社旗有个春秋楼,半截插到天里头。这三个古建筑现在都咋样了?说起这三座古建筑还有个典故呢。古时候,社旗镇是一个码头,船舶商贾,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熙熙攘攘,好不热闹。
南阳,古称宛,南阳古城,即古宛城,为周秦之期兴建,两汉盛及一时,有近3000年的建城史,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古城之一,厚重的历史文化为南阳这座城市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财富,说起古南阳城的遗址,城门,我们首先想到的可能是望仙台,永庆门,奎章阁,在感叹历史的沧桑与厚重的同时,许多人难免产生
中新社石家庄1月29日电 (赵丹媚 李晓伟)据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29日消息,2023年,该院在摸清雄安新区南阳遗址文化堆积的基础上,通过考古发掘确定其南城门及其内外道路分布范围,以城门为坐标、道路为骨干,划分城址内部主要功能区域,形成城址基本平面坐标系统,完善南阳遗址城市功能要
南阳卧龙岗景区,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河南省南阳市城西4公里处,卧龙岗武侯祠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 “躬耕南阳”的故址和纪念地,汉昭烈皇帝三顾茅庐处,“三分天下”的策源地,景色优美,堪称豫西南名胜之首。
南阳历史悠久,文化厚重。从旧石器到新石器,从先秦史到近代史,南阳的历史文化发展从未中断。早在50万年以前,“南召猿人”就在这里生息繁衍,新石器时代原始先人在境内居住,现发现有新石器时代遗址100多处。悠久的历史使南阳形成了深厚的文化积淀,由此形成了独具特色、种类丰富的文化资源。
东方日出啼早鸦,城门人开扫落花。中国城市的历史源远流长,有城必有门,城门、城楼、城墙连为一体,既是城内城外交通的通道,也是军事防御的重点,同时兼具城市防洪功能。7月12日公布的北宋东京城里城景龙门的发现是近年来北宋都城考古的一次重大发现。
雄安新区南阳遗址考古发现南城门,勾勒出该城址基本平面布局系统为“千年之城”探寻燕文化踪迹2022年2月7日 “未来之城”守护历史文脉 考古队员在河北雄安新区南阳遗址考古发掘现场工作(2021年3月19日摄,无人机照片)。
不久前,一支由近百名考古人组成的队伍启程,奔赴“未来之城”雄安新区。9月12日,黄淮七省考古工作者走进雄安新区,探访南阳遗址。图为探访南阳遗址考古发掘现场。 河北日报记者龚正龙摄“天真蓝,空气质量真好!”“绿树成荫,很漂亮啊!”“鸟语花香,感觉特别宜居!
1979年,在河南周口市淮阳地区,考古发现“淮阳平粮台城址”,考古出土出很多珍贵史前文物,其中最让人震撼的一个是古城墙遗址,挖出的城墙边长185米、残高3米、宽10米,占地面积大约5万平方米,距今大约4300余年,龙山文化时代的遗址。
看到清代光绪年间的南阳城轮廓图,深感当时南阳古城的小,同时,无比感慨今日南阳城的大,清末南阳城分内城和外城,内城沿护城河内岸建有城墙拱卫,而外城的东西南北则分别沿着白河、梅溪河、温凉河河岸建有寨墙,整个南阳城如梅花状,现存的南寨墙东侧的一段,依然向生活在当代的人们讲述着那时南阳古城的故事,淯阳桥北端的大寨门虽说已经消失,但笔者曾领略过其风采,“淯流锦带”已经镶嵌在深深地记忆里。
【来源:新华社】新华社石家庄11月21日电(记者龚璟璐)21日,记者在京津冀三地考古机构联合举办的“京津冀协同发展·燕文化考古雄安对话交流活动”上了解到,位于雄安新区境内的南阳遗址已基本确认其主体文化面貌为东周至汉代的燕文化,南阳遗址是迄今为止雄安区域发现最早的当地城址遗存,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