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提起剑,常用八个字来形容:吹发断发,削铁如泥。斩铁如泥这句话,最早见于第41章罗贯中《三国演义》:“青剑斩铁如泥,锋利无比。”在各种小说、言情小说中,都盛传刀剑“削铁如泥”的说法。古代刀剑真能达到“削铁如泥”的境界吗?多年来,关于这一天一直存在很多争议。
专家:不要厚古薄今,你家菜刀比它厉害多了。例如在公元前3000年的印度河流域文明,在兴盛了几百年后就被恒河的雅利安文明入侵,再接着雅利安文明又被波斯文明和亚历山大文明入侵,造成了各民族混杂,可以说丢失了古印度的文化,更别提之后的阿拉伯,突厥,蒙古等民族对印度的干扰了,现如今,古印度一分为三,变为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和印度。
在影视剧当中,似乎对于宝刀的最常见的评价标准就是“削铁如泥”。其实很难想象,到底是什么样的锋利程度,才能实现这样的效果!我们都知道,钢铁的坚硬程度是相当大的,自然环境下想让它变形都难于登天!更何况削铁如泥!那么,古代的宝刀能真正意义上地实现削铁如泥吗?
因为如果有这么一种兵器存在的话,人们就有了关注的焦点,就有了内心的向往,这种东西就跟一本绝世武功秘籍的道理是一样的,比如《倚天屠龙记》中所有人都争抢倚天剑、屠龙刀,在《射雕英雄传》中所有人都在追逐《九阴真经》一样。
冷兵器时代,炼刀、剑者的极限追求,以及对刀剑的最高评价,都会出现这么一种形容:削铁如泥。历史中很早就有十大名剑、十大名刀的存在。当然,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极其锋利。《越绝书》记载:春秋时欧冶子凿茨山,泄其溪,取山中铁英,作剑三枚,曰:“龙渊”“泰阿”“工布”。
在中国历史上有十大名刀、十大名剑,比如青龙偃月刀、莫邪鱼肠剑,这些神兵利器并不是小说中的虚构,有的甚至一直传承到现代,比如《战国策》中记载的龙渊剑,就是现在赫赫有名的龙泉剑,它不但没有失传,还变成了现代化的商业品牌。
印象中,中国古代描述刀的锐利,最喜欢用的一个词就是“削铁如泥”,以此来表现刀无坚不摧的形象,于是,大多数没用过刀的朋友就喜欢用能不能砍铁作为衡量刀具好坏的标准,动辄模仿影视作品拿着刀往地上戳,或者砍花瓶砍铁棍,对刀造成非常严重的损害。
以往的武林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见识到很多厉害的宝刀,而形容这些宝刀无一例外用到了“削铁如泥”这个词语,以此来说明宝刀威力之大。但出乎人意料的是,现如今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却从没有听说过有那种刀具可以做到这一点。
近日,山西运城。一男子花125元网购一把自称“削铁如泥”的菜刀。到货后直接傻眼,连刚买的猪肉都割不下。当事人表示,这把菜刀开封了但就是剁不动肉,买的时候也没有什么牌子。网友评论对此,网友调侃称口令不对。
在一些小说,或者电视剧中,我们经常能够见到削铁如泥,吹毛断发的宝剑。宝剑作为一种兵器在古代是比较常见的,那么古时候的宝剑是否真的能够削铁如泥呢?答案:并不是。首先削铁如泥这个词语是对宝剑锋利程度的一个夸张的形容。类似于飞流直下3000尺,这个3000尺,就是一种夸张的修辞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