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是尿毒症替代治疗的方法之一,是利用半透膜原理,将患者血液与透析液同时引进透析器内,透析器膜内是血液通路,膜外是透析液通路,在透析时血液与透析液在膜两侧呈反方向流动,通过膜两侧的溶质梯度、渗透压梯度和静水压梯度,使血液中能通过半透膜微孔的物质由血液侧向透析液侧移动,而人体内需要补充的物质由透析液侧向血液侧移动,使病人的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得以纠正,体内的代谢废物和过多的水分被排除。
所谓的尿毒症,不是字面上的意义如此简单,它指的是患者原本存在原发或继发性的肾脏疾病,导致肾脏功能出现了不可逆转性的渐行性减退,随着患者肾功能的逐渐衰退,其会出现一系列症状和代谢紊乱,症状表现复杂且多样化,临床将这种综合征称为“慢性肾衰”。
慢性肾脏病是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的重要疾病。近年来,慢性肾脏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血液透析是多数终末期肾病患者首选的肾脏替代治疗方法。很多人刚开始对“血透”并不了解,有不少病人被告知需要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时,家属和病人都会恐惧、排斥。
目前,全球慢性肾脏病(CKD)的患病率约为8%~16%,已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我国CKD患病人数近1.32亿,尿毒症患者近300万人。根据血液净化病例信息登记系统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血液透析患者目前已达70万人,数量居全球首位,并呈逐年增加趋势。
高达10.8%的慢性肾病发病率,再加上人口老龄化和诱发肾病的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高发。我国需要通过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的终末期肾病患者数接近百万规模。其中,有超过70万人需要每周三次以上将血液引流到透析机内过滤血液以维持生命。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通路中心胡波教授和医护团队在为患者实施紧急手术。49岁女子因尿毒症需长期血液透析,导致右侧上肢血管假性动脉瘤并破溃大出血。透析是将血液引流到体外,经过透析机过滤后再回输到体内。血液导出的通路,一旦感染、破溃、爆裂,可危及通路所在肢体甚至患者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