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朋友问我:“我感觉经济不好,有不少人失业,现在很多人,都说中国进入通缩了,是这样吗?”最近确实有不少人这样说,说中国进入通缩周期了,但是,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事实上,中国目前的经济状况并不是通缩,没有进入通缩周期。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日举行新闻发布会,请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周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李超、国家外汇局副局长宣昌能介绍应对国际疫情影响,维护金融市场稳定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自疫情以来,大家最直观的感觉就是挣钱不容易了,口袋里没钱,钱也不值钱了,购买力大幅下降,这背后充斥着全球性大放水,每一次放水,都是对普通人的一次收割,本以为在全球面临着通胀,但是近期的数据却显示,我们正迎来通缩,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经济学人曾经给中国冠以“冷门避风港”的称号,说中国是“被通胀遗忘的地方”,但正如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的总结那样:国民经济企稳回升,开局良好,但也要看到,国际环境仍然复杂多变,国内需求不足制约明显,经济回升基础尚不牢固。
#头条创作挑战赛#首先,我们来看看通缩是什么,为什么它会成为一个问题。通缩的定义是指一段时间内商品和服务的平均价格持续下降。通缩可能会导致经济活动减少,消费者和企业推迟购买和投资,从而降低需求和产出。通缩还会增加债务负担,因为债务的实际价值会随着价格下降而上升。
4月11日,国家统计局和中国人民银行相继公布了3月的物价和金融数据,引发了市场的担忧与困惑。一方面,市场担忧经济陷入“通缩”,3月CPI和PPI同比分别仅为0.7%和-2.5%,且自年初以来持续下滑;另一方面,市场困惑于低物价与高货币的共存,3月M2同比增长12.
这是由于制造业产能过剩大背景下,居民消费需求不足,而贷款又没有刺激出有效购买力所致。换句话说钱只在金融系统里打转,企业家没信心扩大投资,居民的车子、房子消费潜力释放枯竭,而产能还是巨大,从而造成了当下的经济现象,具体表现如车子打骨折促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