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二维码 了解更多环渤海·品牌故事深受中西文化滋养的马可波罗,鲜明粘贴着“文化陶瓷”的标签,带有原创设计深刻烙印的380多项专利以及自主研发的“中国印象”系列,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烧制于瓷砖之上,使设计风向回归东方神韵,引来一片喝彩之声。
13世纪末,由意大利旅行者马可·波罗口述,比萨的鲁斯蒂谦用法语撰写了一部著作《寰宇记》,寰宇意为“对世界的描述”。这本书呈现了马可·波罗在旅途中所见的世界,他细致而充满激情地讲述了一段前往未知国度的旅程,而在《寰宇记》问世之前,欧洲人对于遥远的世界知之甚少。
(展讯来自主办方仅分享侵删)北 京 01.蓝图生产力:未来感在艺术中的表达展览是以艺术创作的“未来感”实践为主要关心,由此进入对科技介入、媒介利用和艺术感知的讨论,并将艺术对生产力的想象置于历史语境中,从而反观艺术作为一种生产力质态的先进性。
将“书香上海”设为置顶星标让书香与您常伴作为“一带一路”上的一位先行者,马可·波罗以不凡的旅程和深刻的洞察,成为中西文明互鉴的璀璨星辰。他的足迹踏遍东方丝绸之路,将中国的灿烂文明带回欧洲,为西方世界扫除地图上的东方迷雾。
在游记中,他将当时的元朝描绘成昌盛强大,富庶繁荣,城市发达的幸福国度,不过在小编看来,马可波罗的目的是让地理遥远的西方人认知中国,打开神秘的东方面纱,游记只是部分且夸大的展示元朝的社会现状,以吸引眼球。
1254年,马可波罗出生在意大利威尼斯的一个古老的商业城市,马可波罗的家族世代做生意,父亲那一辈经常奔走在地中海的东部经商,1260年的时候,他的爸爸和叔叔去伊斯坦布尔经商,后来又去了中亚的布哈拉,在那里认识了一个波斯的使臣,这个使臣把他们带到中国来,见到了当时蒙古的大汉忽必烈,当时忽必烈给罗马教皇一封信让其带回,他们回到家后,马可波罗天天就要父亲跟他讲东方之旅的故事,讲了很多之后,马可波罗对东方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兴趣,他是有向往有羡慕。
公元1254年,忽必烈还在迎战南宋朝廷的同时,远在欧洲意大利的一个商人家庭中,马可波罗出生了。马可波罗一行人先是从威尼斯经过海路到达土耳其,然后再由陆路到达伊拉克首都巴格达,沿着波斯湾穿过霍尔木兹后,再往北穿过伊朗高原,然后再向东走,到达阿富汗东部与中国交界的葱岭地区,翻过帕米尔高原后,马可波罗终于到达了中国的西大门——喀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