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的地方就有纷争”,要想明白纷争意味着什么、为什么会发生和以后会怎么发展,就要学着像政治学家一样思考。《包刚升政治学讲义》总结了政治小白相对内行来说需要修炼的三个思维:国家思维、权利思维和因果思维。
而从学生视角脱离开,进入社会工作后,这个词汇好像离我们很远很远,它好像只存在《新闻联播》里,一提起它来,就感觉只有三个字——高大上。实际不是这样的,读了《包刚升政治学讲义》我了解到,政治是人和人交往的手段,有人的地方,就存在政治。
当举国上下在党的领导下,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民族复兴大业之际,作为有理论抱负的社会科学界政治学研究者,复旦大学国际问题与公共事务学院的包刚升教授,希望能对冠以“某国现代化”现象给予跨国比较的新视角,以此理解不同国家现代化的不同路径,既解释静态,即类型学的差异,又解释动态,即不同类型的切换。
时隔14年,英国工党取代保守党,再次成为英国执政党。在传统的政治光谱上,更强调公共福利与社会公平的工党长期被视为左翼政党。而在英吉利海峡的另一侧,上个月的欧洲议会选举则明显“向右倾斜”。一些分析认为,这一现象呈现出“欧洲向右,英国向左”的政治趋势。
这些谈话讲述了毛泽东自己的革命经历,对当时的许多重大政治问题阐明了自己的观点,并作了科学的预见,十分难得,极为重要,公开发表后引起轰动,在国内外广泛流传,影响了几代人,至今仍然是认识、研究这位伟大巨人的重要依据。
2022年的政治学研究,建构中国自主政治学知识体系的自觉意识不断凸显,面向时代、面向实践的政治学研究持续深化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逻辑、中国之制的特征与优势、中国之治的运作与机理、现代中国与传统中国的政治关联、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逻辑与展开等议题成为研究重点。
张建伟 王成政治学是社会科学的三大基础学科之一,同时也是一门现实感很强的学科。许多初学者认为政治学的理论性过强,离现实生活太远,缺乏法学、会计学那样的实用性。其实,这是对政治学的最大误解。政治学不仅贡献大量具体的理论知识,同时还培养人的思维方式。
今天看到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政治学系包刚升教授的一篇文章,文中引用了一些论据来说明,“不是市场经济本身导致道德溃败,而是不讲规则的市场经济、处处都讲‘潜规则’的市场经济导致道德溃败”,“与市场相比,政治状况、制度安排和政府行为对道德风尚的影响更大”,结论——“社会倘若出现了普遍的道德溃败,与其说是市场的结果,不如说是政治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