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社客户端】进入1月,东北大地银装素裹。在吉林省不少乡村,农民正在一栋栋现代化的温室大棚内忙碌着。从激光灯到“透光棉被”,再到物联网技术应用,有了科技装备加持,越来越多过去“猫冬”的农民经营起温室果蔬大棚,实现增产增收。
从“冬闲”到“冬忙”,从传统耕种到智能栽培,农业科技正以强大的力量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引擎。在梨树县喇嘛甸镇永丰农民专业合作社蔬菜大棚内,一排排现代化温室大棚整齐排列,棚内配备了自动卷帘机、智能温控系统、水肥一体化设备等先进设施。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吉林,国之粮仓。作为产粮大省,吉林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部署,坚决扛起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吉林“争当农业现代化排头兵”的重任,率先在全国建设农业强省,努力在建设农业强国战略全局中走在前、开新路、作示范。
紫水晶般的葡萄、香甜多汁的草莓、顶花带刺的黄瓜、圆润饱满的西红柿……冬日暖阳透过大棚映照在各类果蔬上,点亮了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当前,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城乡居民消费加快升级,食物需求日益多元。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树立大食物观,发展设施农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紫水晶般的葡萄、香甜多汁的草莓、顶花带刺的黄瓜、圆润饱满的西红柿……冬日的暖阳,透过大棚映照在各类果蔬上,点亮了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当前,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城乡居民消费加快升级,食物需求日益多元。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树立大食物观,发展设施农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临近春节,气温严寒,白雪覆盖黑土地,而吉林省多地温室大棚内确是满目翠绿,在寒冬腊月孕育生机与希望。近年来,吉林省政府启动实施“百万亩棚室建设工程”,推进各地棚膜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力保障冬季“菜篮子”产品生产供给。2022年,吉林省新建温室、大棚2.
发展棚膜经济是实施“菜篮子”工程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内在要求,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富民产业。为加快推进全省棚膜经济高质量发展,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全省棚膜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
【来源:新华社客户端】进入1月,东北大地银装素裹。在吉林省不少乡村,农民正在一栋栋现代化的温室大棚内忙碌着。从激光灯到“透光棉被”,再到物联网技术应用,有了科技装备加持,越来越多过去“猫冬”的农民经营起温室果蔬大棚,实现增产增收。
央广网长春11月23日消息(记者郭东隅)丰收后的黑土地在忙什么?初冬时节,室外朔风瑟瑟,公主岭市恒通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温室大棚里暖意融融。鲜嫩的西葫芦顶着黄花,待熟的西红柿挂着水珠,肥厚的绿叶惹人喜爱。菜农们熟练地摘下成熟的蔬菜,正在打包装箱。
为破解蔬菜、水果等“菜篮子”产品供给季节性、结构性短缺问题,近年来,吉林省启动实施“百万亩棚室建设工程”,通过政策扶持、科技支撑加以措施保障,农民发展棚膜产业的积极性显著提升,棚膜经济发展呈现出强劲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