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些老年人在看电视、刷短视频时,喜欢把音量调得很大;与人聊天时,他们的嗓门也越来越大,总是喜欢岔开话题;子女在与父母沟通时,常常需要重复好几遍,父母才能明白什么意思……如果老年人出现了这些情况,可能发生了听力损失。
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65岁以上老人中,约有30%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而这一数据在75岁以上老人中,更是高达50%。因为“人老耳聋”的现象较普遍,所以很多人误以为年纪大了,听力不好很正常,并产生由它去的想法。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通知,决定2024—2027年在全国组织开展老年听力健康促进行动。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听力健康已成为一个亟待关注的公共健康问题。老年人如何看待听力健康?听力出现问题怎么办?
很多人认为“人老耳聋”很正常,不以为意,任其发展,但其实老年性耳聋的危害可不仅仅是听不到,部分老年人耳聋还伴有耳鸣,严重影响睡眠与生活质量,痛苦不堪!我们每个人耳内大约有近2万个毛细胞,这些毛细胞主要负责收集外界的声音信号。人到老年,毛细胞数量会有所减少,这与人体的自然衰老有关。
说话声音听不见?小心老年性聋|什么是老年性聋老年性聋,又称年龄相关性耳聋,是随着年龄增长出现的以高频听力下降(指对于频率较高的如虫声、鸟声、电话铃声等声音,听不清或听不到)为首要症状及主要症状的双耳对称性、渐进性听力损失。
怎样避免老年人因听力衰退陷入交流“孤岛”“上了年纪耳朵也老了,跟人聊天总闹笑话,索性我也不爱出门了。”近日,74岁的北京市民杨阿姨在一次听力测试活动上跟听力师讲述自己的困扰,重度听力损失已经严重影响她的日常生活和社交,也让她的心情一度十分低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