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上流行一种说法,中医医生一张方子,超过13味药,就不是好医生,超过18味药就是无良庸医了。就是说如果有病了,去看中医,就得要求中医医生,少开几味中药药,还要见效快,医生多开中药,就是想多挣钱,就不是好医生。
首先能自己大概了解自己有哪里不舒服,有多严重,需要吃什么药,有些药可以自己去买,不需要动不动就去医院,但是却又有一种说法,那就是说药不可太多,超过了多少味药,就不是好医生,说什么以前的那些名医都没有超过多少味的,而且网上有许多人晒药方,有些确实开的特别多,三四十味,甚至四五十味的都有,于是有人说这就是乱开药,只为赚钱,其实啥也没看出来,没有对症,而是广撒网,所以有说法药过十三,医生不沾,但是真正能做到每付药都不超过十三味的确实不多,难道不超过十三味药的都是好医生吗?
有的中医开的方子只有几味药,有的中医开的方子却有几十味药,那到底多少味药的才是好方子呢?一般来说,经方大多是短小精悍的,比如《伤寒论》的方剂药味少,平均每剂4.2味,最多不超过14味,其中2-8味药的处方占了80%以上。
我们在看到医圣张仲景流传下来的经典名方时,首先让人震惊不已的是药的重量,其次是药的数量。对于医圣张仲景所用之方,药物的数量很少,但是每一味的剂量都很大,比如被誉为伤寒第一方的桂枝汤,它的药量是“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炙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
在我们探访的众多民间中医里,我认为有一位先生称得上“上医”,他就是福建泉州的经方中医:郭耿志。郭大夫感叹说:“我们现在都在讲文化自信,首先要有饮食文化自信,中国人该怎么吃,怎么养生,《黄帝内经》里讲得清清楚楚。
今天话题:如何区分好中医和差中医?普通人如何区分好中医和差中医,首先看他开药的量,如果一次给你开上一个月的量,那肯定是有问题的。如果是药物对症的话,通常一剂到2剂就会感觉到有效果,考虑到诊所或医院来回看病不方便,所以通常开一个星期的量是正常的。
本期嘉宾: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经方学院院长黄煌内容简介:经方是经典方的略称,主要是指记载在《伤寒论》《金匮要略》里面的古代配方。经方不是中医学的全部,临床也不是只有经方能治病。但是,经方是中医学中最规范的内容。学习中医,从经方入手,最快捷、最实用。
我说的是补方,是调节阴阳之剂,不是中成药,然几乎方剂或补方少则七八味,制法更有玄幻之类,引药之流也可消矣,中药那么多制法就是增功效抑受用的,加君臣相辅,还不能突出功效? 一定要1+2-3+2-2+4-3+1+5-4?这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