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绵阳5月10日电 (杨勇)“这是红灯不是红包,抢了不得发财,不要抢,不要抢”“绿灯绿灯,火腿甩起来,火腿甩起来……”5月10日,在四川绵阳科技城新区,几台“绵阳造”人形机器人在路口当起了文明交通劝导“志愿者”,机器人的“眼睛”盯着红绿灯,“嘴巴”喊着四川话,“手”上还做着对
根据中国盲协相关数据我国约有1731万视障人士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面临诸多不便往往都需要陪同与帮助导盲犬是盲人出行、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伴侣但是其在数量和培育等方面存在局限远远不能满足需求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高峰教授团队研发一款“六条腿”导盲机器人推动了这一问题的有效解决该款
来源:环球时报 英国路透社7月2日报道,原题:中国机器人“导盲犬”旨在提高视障人士的生活自主性在中国六足机器人“导盲犬”的上海研发团队看来,这款“导盲犬”并不像人类的传统陪伴犬那样毛茸茸的,但有朝一日它将能帮助视障人士更自主地生活。
根据中国盲协相关数据,我国约有1731万视障人士,这意味着每一百人中就至少有一位视障者。他们对物体、方向、位置感知比较差,出行中还可能面临盲道走不通、电梯没有语音提示等诸多不便。视障群体想要参加演唱会、逛街、逛公园,参加各种体育活动,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这些往往都需要陪同与帮助。
我国约有1731万视障人士,这意味着每一百人中就至少有一位视障者。和庞大的视障人士数量对比,全国现役导盲犬数量仅四百多只,也就是四万多视障人士才配有一只导盲犬。如今,一款“六条腿”导盲机器人有望满足视障人士导盲的需求。
5月29日消息,根据中国盲协相关数据,中国约有1731万视障人士,在日常生活中他们面临诸多不便,出行时往往需要陪同与帮助。导盲犬作为盲人出行的重要伴侣,其数量和培育上的局限使得这一需求远远不能得到满足。
来源:海外网日本东京大学研发的“武藏”机器人海外网7月15日电据福克斯新闻7月14日报道,最近,日本东京大学河原塚健人团队研发一款可以驾驶普通汽车的机器人,引发关注。日本东京大学研发的“武藏”机器人该机器人名为武藏,有74块“肌肉”和39个关节。
来源:大众网 红绿灯能否由“车看灯、人看灯”变成“灯看车、灯看人”?日前,这一设想,已在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湖北省襄阳市实现。而背后的助力者,是一群来自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浙江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的人工智能技术专家。据公安部统计,2023年,我国机动车保有量达4.
封面新闻记者 粟裕 见习记者 戴云红绿灯能否由“车看灯、人看灯”变成“灯看车、灯看人”?日前,这一设想已在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湖北省襄阳市实现。而背后的助力者,是一群来自浙江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的人工智能技术专家。
00:40“导盲六足机器人”具有视觉环境感知功能,可自主导航至目的地、动态躲避障碍、识别红绿灯等。澎湃新闻记者 邹佳雯 编辑 张呈君(00:40)“你好小狗,我要走到学院大厅。”戴着眼罩的测试者手中握着导盲杖,杖的另一头连着一只六足机器小狗。
央广网北京8月25日消息(记者 万玉航)能做饭能扫地,能摊煎饼也能端咖啡……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博览会上,服务百姓生活,与民生领域相关的机器人备受追捧。央广网记者在采访现场观众时发现,对于能够为日常生活带来便利的家政服务机器人,大家的期待尤为热烈。
据中新网援引福克斯新闻报道,近日,日本东京大学河原塚健人团队研发了一款可以驾驶普通汽车的机器人。该机器人名为武藏,有74块“肌肉”和39个关节。它每只手有五根手指,手脚上都有压力传感器。它能够执行复杂的任务,例如转动方向盘、踩踏板、使用手刹、转动点火钥匙,甚至使用指示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