掏耳朵虽然爽但要是告诉你老是掏耳朵可能会癌变你还下得了手么?01人到底能不能掏耳朵?耳屎,在医学上被称为“耵聍”。它是由耳道分泌物与灰尘、皮屑等混合形成。对大多数人来说,没啥必要掏耳朵:通过平常的咀嚼食物、说话、咳嗽等行为,耳屎可以由内而外慢慢地溜出耳道,不会堵住耳道。
很多人刷到那些从耳朵里掏出超大块耳屎的视频时,总是忍不住看了又看......看完心里除了莫名的“酸爽”,还有满满的不解:医生都叫我们不要掏耳朵,可一直不掏,要是耳屎把耳朵堵死了,自己岂不是也要跟视频里的患者一样?
频频挖耳朵,竟然挖出了恶性肿瘤?最近宁波一位75岁李女士的经历让人感到震惊。“这种癌变的几率非常小,但频繁挖耳朵确实可以导致外耳道癌变。”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病区副主任张建医生3月4日在接受宁波电视台采访时解释说。
掏耳朵,跟抠鼻孔、撕脚皮比,不需要偷偷做、暗暗爽。但有人掏耳朵上瘾天天掏,结果把耳朵掏出问题来了。有一次,他洗澡后用棉签掏耳朵,不幸掏出个坏死性外耳道炎,甚至引起了面瘫和颅内感染,花了九牛二虎之力,做了好几个大手术,才算是把命保住。
【来源:文汇报】耳垢(耳屎)的学名是耵聍,主要由外耳道中的耵聍腺分泌而成。耳垢听起来像“垃圾”,实际却是耳朵的忠实守护者。耳垢在耳朵健康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主要表现为三大功能:润滑与保护:耳膜(学名鼓膜)的守护者耳垢能够润滑外耳道,防止耳膜因干燥而受损。
话说现在人们生活压力大,真的需要时不时地减减压。这不,有网友列出减压清单,名列前茅的竟然有掏耳朵!回家往床上一躺,小棉签拿出来,小耳朵掏起来,嘿!爽的不是一星半点。但也有网友说了“掏耳朵不当,会导致耳膜破损,耳道发炎。”真有这么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