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明媚,走进位于桥头镇姚家圈村的驼峰岭高效特色农业建设推广项目区,一股现代农业气息扑面而来:鳞次栉比的温室大棚钢架气势宏伟,成行连片,一眼望不到边,在阳光照耀下银光闪烁,俨然成了姚家圈村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线。
1月4日,青岛市夏庄街道的一个蔬菜种植大棚内,62岁的郝建鹏忙着采摘已经成熟的草莓西红柿,大棚里粉红色的果肉和淡黄色的花萼交相辉映,这些柿子虽然以每斤十多元的批发价格远超市场上普通西红柿,但仍在每天一早被订购一空。郝建鹏种植西红柿自上世纪80年代至今已经有40多年的历史了,种植的品种一直是“杠六九”西红柿。
谦通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龚健军说:“它的特点就是带绿腚,吃着酸甜,糖度最高能达到13.5,口感非常好,有小时候西红柿的味道。谦通合作社跟农户制定了一个保护价格,随行就市,就是要保障农户最低收入,不让农户亏损。”
“由于供不应求,这种柿子还青着就摘下来卖了。不过你不用担心,里面都熟透了,好吃着呢。”近日,在安达市卧里屯镇的公路边,出现了多个售卖香瓜、水果柿子的摊贩,一位农妇的水桶里装着泛青的“草莓柿子”,成了热销货。
5月25日,天刚亮,公主岭市大岭镇黄花村农民王士刚便拿着剪刀一头扎进柿子棚里。满棚的柿秧在雨后阳光的映衬下越显青翠,一串串绿中泛红的草莓柿子长势喜人。草莓柿子在前几天才刚刚上市,却深受消费者的喜爱,迅速掀起了一阵采摘热。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客户端 田佳玉 通讯员 王鑫随着三九天的到来,气温逐渐走低,大地被一片寒冷笼罩。然而,在姜南庄的水果大棚内,却是另一番景象。草莓柿子、草莓等新鲜水果争相上市,为寒冷的冬日增添了一抹亮色。走进姜南庄的采摘大棚,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红彤彤的草莓柿子。
【来源:哈尔滨日报】科研人员查看作物长势。■本报记者 毕博文/摄随着秋收的到来,哈尔滨市农业科学院的科研人员们即将踏上前往海南的征程,标志着新一年度的南繁加代工作正式拉开序幕。“‘十一’过后,我们农业科研人员要带着二三百颗柿子种子去往海南,准备到市农科院海南基地进行试种。
【来源:中国食品报】本网讯 在肥乡区毛演堡镇后屯村的大棚内,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温暖如春的大棚内,红彤彤的西红柿挂满枝头,一股独有的西红柿果香扑面而来。大棚的主人石增喜种植的品种是草莓西红柿,绿色的种子镶嵌在果瓤里,像一颗颗草莓裹在里面。
草莓西红柿,茄科番茄属,也叫做草莓番茄、铁皮番茄,绿腚番茄,也叫铁皮柿子、鹰爪柿子,绿腚柿子等。但草莓西红柿根本不是转基因的,它的产量很低,因为他的生产操作流程很严格,首先对土质要求高最适合的土质是盐碱地,盐碱地对于植物根茎有伤害限制了根系摄取所以果实比较小,然后对肥料都是粪肥无
海南日报讯(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李豌)“来,尝尝我们的新品种!”2月8日,定安县定城镇潭黎村潭黎圣女果种植示范园中,定安县圣女果协会会长、定安县农服超市负责人叶民龙摘下一颗绿莹莹的圣女果,递给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品尝。定安培育的圣女果。
来源:【冰城+】入冬后,冰城黑土地上的农事告一段落,但农业科研部门的实验室、温室大棚内,迎来了一年中的关键时刻。一个个优良品种,就在寒来暑往的接续探索中诞生,充实冰城“农业芯片”矩阵,打造农业新质生产力,为哈尔滨从农业大市迈向农业强市铺平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