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恰处于波斯文明、古罗马文明、阿拉伯文明与东亚文明的东西交汇处,由此呈现出了色彩缤纷的文化印记,就如这块广袤的土地丰富多样的地理形态一样,常常让我们感叹不已。我已经到过新疆三次了,依然觉得新疆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美女,魅惑与娴静,狂野与圣洁,哪个是真正的新疆?
《大写西域》读者见面会现场(右起:高洪雷、易华、王炳华)日前,人民文学出版社2016年的重点图书《大写西域》(上下)在王府井书店举行了主题为“从永远的楼兰说起”的读者见面会。这是高洪雷先生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第三本书。前两本分别是《另一半中国史》和《另一种文明》。
日前,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了高洪雷的《大写西域》。在主题为“从永远的楼兰说起”的读者见面会上,作者高洪雷与小河墓地的发现者、西域研究专家王炳华,青铜之路的研究者、社科院研究员易华展开对话,就西域文化和该书的写作过程与读者进行了分享。
齐鲁网泰安12月8日讯(通讯员 刘广琦 穆宏)12月7日起,由央广综艺节目中心与新疆民族语言广播中心联合制作的20集纪实广播节目《大写西域》,开始在央广娱乐广播、维语广播、哈语广播,分别以汉语、维语、哈语三种语言同步播出。娱乐广播(AM747)首播时间为早7点,重播时间为晚9点。
齐鲁网泰安1月23日讯(记者 孙淑燕 通讯员 穆宏)1月22日,2016年度“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 推荐活动入选图书正式揭晓,《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等50种图书上榜,山东籍作家高洪雷的著作《大写西域》入选。
按照常理,解析这部作品的任务,属于评论家。如果这一任务交给作者去完成,显然是十分艰难的。但我愿意试一试,我希望读者们能容忍我的冒险。我之所以写《大写西域》,是因为受到了一件事的强烈刺激。大清末年和民国时期,中国在西域考古研究上落后于日本,尚可理解。
□刘帆于读书,态度或许比方式、方法更重要。宋代理学家程颐每见人静坐,便叹其善学。一个人究竟该如何读书、做学问?程颐给出了三个字——且静坐。简简单单三个字,穿越近千年时光,似乎仍是当下的一剂良药。安安静静读书,沉心静气做学问,至关紧要。
《大写西域》一个不得不说的传奇在这里,三条远古丝路曾诗意地穿过;在这里,四大璀璨文明曾意外地相逢。有多少爱恨情仇,开场又落幕;有多少古国辉煌一瞬,又寂寞远去。这里是西域,一个不得不说的传奇!克孜尔尕哈烽燧,在风中屹立了二千年。西域,是自汉代以来对玉门关以西地区的总称。
10月19日,刚刚下过一场大雨的青岛气温骤降,有些微冷,位于市南区信号山路25号院内的信号沙龙,却是热度空前,“大家‘挤挤一堂’,屋子里的温度上来了,这就是文学的温度”,著名作家、中国作协副主席邱华栋说。
《大写西域》(上下册)高洪雷著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陈华文对于很多人来说,对西域历史的了解只是零散而片断的,很少有人像对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一样,了解广袤西域千年来的沧海桑田、日月轮转。七十万字的历史纪实文学作品《大写西域》,还原了一个清晰、立体的西域。
半岛全媒体记者 黄靖斐青岛因一场秋雨变得萧瑟微冷,但在信号山路25号的“信号沙龙”,文学爱好者们“挤挤一堂”热度空前,中国作协副主席邱华栋和著名作家高洪雷带来了一场以“虚构与非虚构:从《空城纪》到《海上丝绸之路》”为主题的对谈。
中国的姓氏源流与中国的历史息息相关,对姓氏的追根溯源就是对中国历史的探寻,作者在撰写中国历史文化类书稿上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已出版《另一半中国史》《另一种文明》《大写西域》等,本书试图通过追溯姓氏来源帮助孩子思考“我是谁,我从哪里来”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