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烟台日报-大小新闻】大小新闻客户端1月4日讯(YMG全媒体记者 邹春霞 通讯员 杨茜 摄影报道)邻里无接触送药、志愿者们“组团”为居民跑腿买药,红色党建联盟商户免费为居民发放药品、独居老人冬至吃上了水饺……一件件平凡的小事,讲述着一个个鲜活而富有温度的故事。
极目新闻评论员 文清蔓近日,杭州临安雅园村的老粮站转型为“幸福食堂”,70岁以上老人一荤两素仅需要3元钱。裘大伯变身为“外卖老弟”,每天为村里行动不便的老人送餐。(据10月2日澎湃新闻)相关视频截图从资源再利用的角度来看,老粮站的转型是一种对乡村闲置资源的智慧盘活。
浓浓敬老情,关爱暖人心!2023年度北京市“孝顺榜样”命名活动开始啦!“北京老龄”将为您持续展出候选人事迹让我们一同感受他们孝老、敬老、助老的动人故事张海娥,女,1965年4月出生,北京市密云区高岭镇放马峪村邻里互助员。
事发地点:朗诗绿色街区、青奥村人物身份:李先生等扬子晚报网12月20日讯(记者 徐媛园)住在朗诗绿色街区的杨女士在小区群里请求帮助,她在小区群里说,与老公已近80岁,身体均不佳,子女也无法照顾到,家中未备任何对症的药,包括退烧药,防感冒药,止痛药抗原试剂等等。
来源:【开封日报-开封网】全媒体记者王兰兰报道 “叔,这是刚摘的葡萄,可甜了,给您送来一些尝尝。”“谢谢你。这是我从老家带回来的西瓜,你抱走一个。”上周末,西环城路北段居民张君将一筐葡萄送到邻居刘师傅家。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互送瓜果的场景在西环城路北段邻里间经常见到。
“我照顾邻里不求回报,只想尽自己的一份力,能够帮助他们,看到他们健康开心,我就觉得很满足。”这是武川县可镇文化社区居民郜粉桃义务照顾邻居的初心,坚定而真挚。郜粉桃为患病邻居打扫卫生。“粉桃,粉桃,快来帮帮我。
新民晚报讯(记者 江跃中)面对疫情和寒潮的双重考验,普陀区桃浦镇运用党建引领网格化管理机制,形成“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人尽其责”的服务模式,确保特殊时间服务群众“不断档”。社区还涌现出很多“好邻居”守望相助、共渡难关的暖心故事。
最近,文苑三居民区内的4个小区门口都摆放着一个红色捐款箱,时不时能看到过路居民拿着现金,投进箱子里。这个捐款箱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这个故事要追溯到5月21日傍晚6点钟……“着火啦!着火啦!”在喧闹声中,只见文粤家园一居民楼上方黑烟滚滚,顶楼的一户人家的窗户不断窜出火苗。
为武国英(图左)、陈素琴两位老邻居,亲如姐妹图为郭文松(图中)与邻居马贵喜(图右)每天一起下棋图为居民刘培红帮邻居乔巧鱼(图左)洗菜、做饭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每天清晨出门,遇见的第一个人往往是邻居;家中老人孩子无人照顾时,及时搭把手的也常是邻居。
本报记者 周 欢夏日,在江西省宜春市万载县茭湖乡上峰村的茶园里,一垄垄茶树随山势蜿蜒,宛若涌动的碧浪。“我手上拿的茶叶就产自这片有机茶园。一袋半斤,欢迎大家在直播间下单……”行垄间、手机前,村民胡克丰声音洪亮地介绍着新制的茶叶。“今天人气旺,一共卖了60多包。
张家港市乐余镇东林村有一对党员老夫妻,他们携手走过了近70个春秋。妻子黄淑英今年91岁,丈夫陈祖鸿89岁。今年两位老人的党龄加起来已117岁。虽然年事已高,但老两口家平日里很热闹,邻里乡亲都把这里当作人生的“加油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