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县将搬迁群众就业增收置于突出位置,致力于促进搬迁群众就地就近就业,使搬迁群众既能挣钱又能顾家,不断提升搬迁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归属感。景谷县碧安乡兴裕村作为糯扎渡水电站建设征地移民的集中安置点,共安置了236户772人。
来源:【云新闻】兰坪县群众在工厂车间务工。昌宁县零工市场迎求职热潮。 工人在云南万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作。办实事 解民忧近年来,我省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积极推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
原标题:云南将多措并举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产业融合发展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黄榆12月25日,记者从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获悉,今年以来重点聚焦壮大“三大经济”,发挥全省人力资源比较优势,实施人力资源服务业培育壮大计划,积极引导人力资源服务业与高原特色农业、制造业、文旅、物流
人勤春来早,春节假期结束后,云南各地多措并举促就业,全面保障节后企业用工,促进劳动者实现就近就业、稳定就业。求职者在云南省洱源县现场招聘会上了解岗位信息(2月9日摄)。新华网发(罗新才 摄)求职者在云南省洱源县现场招聘会上了解岗位信息(2月9日摄)。
近年来,昭通市永善县坚持党建引领劳动力充分就业,围绕促进搬迁群众增收这条主线,采取帮扶车间就业一批、县内灵活就业一批、公益岗位安置就业一批的方式,抓实搬迁群众劳动力就业工作,不断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促进搬迁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增收。
原标题:丽江市多举措稳就业促增收云南日报讯(记者 和茜 通讯员 唐超尧)今年以来,丽江市紧扣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多措并举稳就业促增收。今年上半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7530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815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040人,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近日,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联合印发《云南省进一步加强基层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16条措施》(以下简称《16条措施》),明确构建以“幸福里”社区为龙头,以零工市场、“家门口”公共就业服务站点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为支撑的“四位一体”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提供覆盖全民、贯穿全
#云南权威快报#【云南出台16条措施,进一步加强基层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近日,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联合印发《云南省进一步加强基层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16条措施》,明确构建以“幸福里”社区为龙头,以零工市场、“家门口”公共就业服务站点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
不断优化就业环境,畅通就业渠道,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持续打造“就在身边”服务品牌,促进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实现家门口安居乐业。今年上半年,西双版纳州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0626元,高出全省平均数3122元。截至8月底,全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0.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高质量充分就业汇民心、强根基。近年来,云南省持续健全完善返乡就业支持体系,全力做好返乡农村劳动力再就业、促增收工作。截至今年9月底,全省返乡回流农村劳动力实现就近就业1.46万人,组织化转移县外再就业28.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记者熊轩昂位于乌蒙山区的云南省会泽县是劳务输出大县,高峰时每年超40万人外出务工。近年来,这个人口超百万的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出现从“外出务工”到“归雁还巢”的转变——2024年实现群众就近就地就业14.4万人。
【来源:云南日报】在宣威市板桥街道永安村的葡萄种植基地里,一串串葡萄果粒饱满、色泽鲜艳,工人正忙着采摘装箱。基地工人大多是村里的村民,每年务工人员有300多人。“我们家就在附近,来这里工作1个月有3000多元,还有年终奖。家门口务工,既能赚钱又能顾家。
近年来,西畴县推动招商引资工作向基层延伸,发挥镇村招商优势,聚焦小企业,积极落实“小政策”,回应群众“小需求”,通过“招小商”引进新兴社区电子厂等建成投产,实现资产盘活、市场扩容、就近就地就业、促农增收“四赢”。“小企业”落地,打开就业空间。
2024年,勐腊县人社局按照“稳存量、扩增量、提质量、促增收”总思路,实施“产业促发展、发展带就业、就业保稳定”工程,坚持把稳就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推进人社惠民政策落实落细,引导和鼓励各类人员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做到就业帮扶不断线、就业服务不打烊,多措并举织紧织密就业保障网,
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通过党建赋能、挖掘岗位、技能培训、扶持创业、精准服务等措施,抓实就地就近就业工作。以党建为引领,澜沧县成立161个由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兼任理事长的劳务合作社,为就业服务场所插上“红色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