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戒尺还给老师这本是一件好事,但关键的问题是:老师敢不敢把戒尺接回来。近十年多来,一些所谓专家教授大力推崇外国先进的教育理念,在一些媒体有意或无意的导向之下,社会风气变了,整个教育风气变了,不知在什么时候,老师成为了弱势群体中的弱势群体。
山东邹平黄山中学通报曲老师线上教学期间,训斥辱骂学生,给予行政警告处分。不管是我们还是教师,生来都是凡人,都有自己的脾气和秉性,跟一个孩子特别恼的时候啥话都说出来了,何况是一群孩子,所以我理解老师当时的心里,她骂属于正常。
“维护教师教育惩戒权,支持教师积极管教。”近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在制度上明确支持教师的惩戒权。这一鲜明表态,引发舆论热议。在传统观念里,“严师出高徒”,教师的惩戒权是毋庸置疑的。
与其让孩子撞得头破血流之时,才明白自己是因为太过放纵,不懂得敬畏规则、敬畏生命、敬畏成长。三字经上说:“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我们上学那会,学生犯错了,老师该体罚就体罚,绝不手软,老师的权力很大,一个班上几十个孩子,每个都很快乐,并且能够健康成长,学习成绩也不错。
来源:【江西日报-江西新闻客户端】作者丨徐卫清近日,《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 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下称《意见》)发布,提出要维护教师合法权益,维护教师教育惩戒权。甜是爱,“严”也是爱,师爱的味道从来都不止一种。可在实践中,教育惩戒权,教师难言轻松“拿捏”。
□淄博日报/淄博晚报/博览新闻评论员 李海容8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发布,其中提出:维护教师合法权益,维护教师教育惩戒权,支持教师积极管教。
“戒尺”还给老师教育惩戒权话题一直备受关注,一边是教师管不了、不敢管,另一边是个别教师以体罚代替教育惩戒,让孩子的身心受到伤害。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意见》明确:老师可以依法惩戒学生。地点:广 州《意见》提出,要维护教师教育惩戒权,支持教师积极管教,明确教师可以依规惩戒学生。
近日,国务院发布重磅文件,提出要维护教师的教育惩戒权,支持教师积极管教。实际教学中,老师却因忧虑投诉风险,经常不敢施予可能更为有效的惩戒措施。维权意识日益觉醒的当下,家长们“严师出高徒”的期望无处安放。把“戒尺”还给老师,是对教师职业的尊重,也是让教育回归“教书育人”初心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