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湾古镇,历经千年。一代代窑湾人沿着运河走南闯北、开拓进取,铸就独树一帜的商帮文化和“运河第一古镇”的辉煌。12月11日至12日,徐州演艺集团出品、江苏柳琴剧院创排的大型柳琴戏《窑湾往事》将登陆天蟾逸夫舞台,这是该剧首次亮相上海。
#这么近 那么美 周末到河北##盛世修典 河北特展##燕赵腔调点亮“北方戏窝子”##冬游河北过大年#2024年河北春节戏曲晚会录制现场,罗罗腔《戏八戒》引得现场观众阵阵喝彩。罗罗腔,起源于清代,主要流传于石家庄、保定、衡水等地。
连日来,灵丘县罗罗腔剧种传习中心正在紧锣密鼓地排练一部移植剧目《一条金项链》,优美的罗罗腔不时回荡在排练厅。“灵丘罗罗腔在传承保护守正创新的基础上不断结合时代的发展创作、改编现代题材的剧目,目前正在排演的《一条金项链》就是一部现代廉政剧。”副团长刘美玲在指导排演间隙说。
“有人说二人转‘土’,其实二人转与时尚有很大关系。”一见面,吉林省二人转艺术剧院副院长李伟就向记者普及起了二人转“冷知识”。“当下许多比较受欢迎的歌曲和二人转的曲牌有非常相似的地方,可以说千丝万缕。”李伟介绍说,“比如 ‘罗刹国向东二万六千里’和‘张廷秀未曾说话深搭一躬’像不像?
火起来的东北文旅背后,是活起来的观念和业态,也是东北扭转形象的一次机遇东北文艺作品的“色调”正在发生变化——从严寒中的凛冽故事,向着坚守信念、找寻希望的暖调发展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从上个冰雪季的“尔滨现象”到入春后大连港东五街的顶流,东北文旅的持续火爆不仅聚拢了人气、提振了
齐鲁壹点记者 李梦晴 郭华春1月18日,腊月二十七,天还没亮,已经年过古稀的荆义荣就起了床,荆义荣是德州市夏津县白马湖镇马堤村村民,也是马堤吹腔的第四代传承人。起床后,他简单收拾收拾,就赶往村里的马堤村文化广场,今天,在夏津县“黄河大集”专场文化惠民活动上,他还有一折戏要表演。
在天下粮仓榆树,“二人转”随处可见,深受喜爱,成为群众传承历史文化、愉悦身心健康的重要精神食粮。前不久,旨在为二人转保护传承和发展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积蓄后备力量的榆树市首届二人转大赛成功举办,43组选手经过初赛、复赛,最终有17组进入决赛。
中新网兴安盟3月28日电 题:内蒙古东北二人转非遗传承人:送戏下乡是一件幸福的事作者 张玮 曾令刚春天已至,文艺花开。这几天,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突泉县艺之梦业余乌兰牧骑的排练场里,孙立君和队友们正在排练新创作的戏曲小品,为过几天的送戏下乡做准备。
古代“花为媒”为我们带来了林林总总的爱情上的美好憧憬,今天要说的二人转为媒也是一段唯美的爱情故事,在当下离婚率居高不下,年龄相差32岁的老妻少夫的姻缘能坚守24年,该是多么难能可贵,这说明,两个人真心相爱,快乐和幸福不会缺席,也能保持意想不到的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