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林埭镇徐东村的平湖市一代特种养殖基地,7个标准养殖塘依次排开,塘面波光粼粼。“塘里饲养着的就是去年引进的台湾泥鳅,它比本地泥鳅好养殖。”养殖基地负责人徐忠良说,泥鳅作为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水产佳品近年来深受市民的喜爱,这让他看到了商机。
报纸中国渔业报 2016年02月29日 星期一 《 中国渔业报 》( 2016年02月29日 05 版)台湾泥鳅具有生长速度快、养殖周期短、利润空间大的优势,2015年许多传统养殖品种例如草鱼、罗非鱼等遭遇行情低谷,台湾泥鳅这一名特优新品种更是成为很多养殖户的“救命稻草”。
中国水产频道报道,台湾泥鳅进入中国的短短几年间,在水产养殖行业中历经了几番波折。珠三角地区,最高峰的鱼价曾达到33元/斤左右,最低谷跌至8~9元/斤,如此大起大落,在各养殖品种上尚属罕见。台湾泥鳅现阶段养殖情况如何?养殖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市场销路是否已经打通?
中国水产频道原创报道,“去年种苗好的时候,比如7、8月份放苗的,80天就能长到20——30头了,现在要100天左右才能达到这个规格,而且还经常出现大小不一情况”,一位江门地区的台湾泥鳅养殖户说道。有业内人士称,养殖户反映台湾泥鳅长得慢,和去年缺苗有关。
5月30日,金石镇白沙片区马江村5组泥鳅养殖专业户刘泰春正在泥鳅孵化车间里提取母鳅卵蛋。刘泰春从摸索养殖本地泥鳅到现在养殖台湾泥鳅已有5年,如今,最大一条台湾母鳅重达400克,他也因此成了全县闻名的泥鳅养殖大王。
台湾大泥鳅,身长足有30厘米 前圆后扁,小眼睛,生活在水下淤泥中,全身软趴趴,摸起来滑不溜秋,没错,这就是我们熟悉的泥鳅。近日,北桥漕湖之畔的未来水产养殖场,从台湾台南乌山头引进了60万尾台湾泥鳅苗,预计年底上市时,个头能长到普通泥鳅的四五倍。
文/ 水产前沿杂志 李钒在经历两年疯狂扩张后,台湾泥鳅养殖也开始进入理性养殖期。以前是对虾养殖户的救命稻草,进入2016年,这根稻草还能撑多久?5月本该是台湾泥鳅的投苗旺季,但通过调查,笔者发现今年情况与往年不一样,存塘量大,价格下滑是整个5月的市场状态。
中国江西网讯 杜玉斌报道:近日,瑞昌市畜牧水产局水产技术人员与广东省水产种苗生产企业“广东腾海水产”联系,由其提供总量约2万尾台湾泥鳅、金大头(金色鳙鱼)、罗非等特色品种,免费发放数家适合的水产养殖专业户,供其进行试验养殖,旨在进一步促进瑞昌市水产养殖品种结构调整,增加水产养殖品
中新网四川新闻1月2日电 (吴平华 曹礼芹)乡村振兴,关键在人。简阳通过培育壮大“简阳农匠”等方式,推动组团式人才下乡,打造一支有情怀、有能力的高素质“三农”人才队伍,为乡村源源不断注入新鲜血液。王太新在查看泥鳅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