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江苏公共·新闻频道《新闻360》报道:对于很多人来说,一旦手机没了电,瞬间没了安全感,这时候如果有个充电宝,简直就是救命的神器。最近,越来越多地方开始推出共享充电宝,不过公安部门提醒,当心共享充电宝的陷阱,一旦使用不当,个人隐私很可能会被盗。
收费贵、充电慢、归还难……共享充电宝最近又又又被“吐槽”上了热搜。经常外出工作的吴女士曾多次使用共享充电宝,如今却选择自带充电宝。也有市民归还时遇到了难题,前后花了一个多小时才成功归还,不仅多花了钱还很“堵心”。使用共享充电宝的过程中,如何避开这些常见“坑”?
近年来,各式各样的共享充电宝进入了餐饮、商超等场所,通过扫码租用即可为手机提供充电服务,为消费者带来不少便利。不过最近公安部门提醒,免费赠送或试用的充电宝中或隐藏木马程序,一旦插入手机,会盗取用户的个人信息。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袁京共享充电宝解决了人们外出时对于手机的“电量焦虑”。然而,随着用户规模及使用场景的不断扩大,共享充电宝价格贵、好借不好还、归还后仍计费等问题也成了消费者吐槽的“痛点”,充电宝“刺客”成了热议话题。那么,被共享充电宝的侵害的用户应如何维权呢?
来源:中国经济网近日,公安部网安局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一则重要提醒:警惕身边的共享充电宝陷阱。警方表示,我们常使用的共享充电宝可能被植入木马程序,一旦插入手机,可能就会盗取个人信息。360网络安全专家表示,充电宝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来源:【银川新闻网】近年来,共享充电宝的出现解决了消费者外出时手机电量不足焦虑的燃眉之急,在普惠性的公共服务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用户规模及使用场景的不断扩大,共享充电宝也出现了收费不规范、产品质量、使用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等问题。
□黄齐超7月以来,“共享充电宝每小时4元起步贵吗”“共享充电宝电用完只充了30%”多次冲上微博热搜,再次将共享充电宝的收费问题推向风口浪尖。当初,用户使用前30分钟甚至1小时都是免费,超出规定时间后1元/小时,每天封顶价格为10元。
天津市的李先生最近出门旅游时因为手机没电,于是扫码租用了某景区内的“×借”共享充电宝。过了1小时15分钟,李先生归还充电宝时发现,自己竟被扣了20元。“以前借过共享充电宝,1小时也就收费两三元,这次我也没注意看收费规则,扫了就用,没想到涨价这么多,1小时就收10元。
来源:经济日报据报道,公安部网安局官方微信发布了一则重要提醒:你常使用的共享充电宝可能被植入木马程序,一旦插入手机,可能会盗取你的个人信息。这种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充电宝一是商场里的可租赁移动电源,二是火车站里叫卖的满电充电宝,三是扫码免费送的充电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