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电子后视镜相信大家都不是很陌生,根据《机动车辆间接视野装置性能和安装要求》,增加了摄像机-监视器系统即电子后视镜的技术要求,自今年的7月1日起,汽车不仅可以配备电子后视镜,还可以替代传统光学后视镜上路行驶。
现代快报讯(记者 王瑞)智能化产品不断深入大众的日常生活。3月1日,现代快报记者获悉,汽车后视镜也将迎来智能化变革,2022年末,国家标准号为GB15084-2022的《机动车辆间接视野装置性能和安装要求》发布,于2023年7月1日正式实施。
不过,传统的后视镜仍有诸多弊端,譬如盲区无法完全消除、在恶劣的外部环境下镜片模糊,驾驶员难以看清。近日,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官网显示,国家标准《机动车辆 间接视野装置 性能和安装要求》已经发布,将于2023年7月1日正式实施,允许使用电子后视镜取代传统光学视镜。
不少车型为了降低风阻,把物理后视镜做得越来越小,导致很多驾驶员在并线或者转弯的时候,在看了外后视镜之后,还会向后方回头张望一下,这个车身上近乎无解的侧后方死角里,很有可能藏着“危险”,这一点很多司机朋友们肯定都有感触。
以下文章来源于财联社 ,作者汪斌财联社.财联社是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定位资本市场报道财经通讯社,以“准确、快速、权威、专业”为准则,提供7x24小时金融信息服务。“出道”一年多,电子后视镜取代传统光学后视镜的趋势并不明朗,目前其渗透率或低于1%。
传统的汽车后视镜存在视野受限、恶劣天气下视线模糊等问题,而从7月起,电子后视镜来了!根据《机动车辆间接视野装置性能和安装要求》,从7月1日开始允许车主自行安装电子后视镜,以取代传统光学折射后视镜,以应对特殊天气对交通安全造成的影响。
不只是消费者们没有太多关于电子外后视镜的讨论,就连车企们都没有什么大动作,海外已经有不少车型有了这项配置,而引入国内的车型在此前一直都用着传统物理外后视镜,而在法律法规允许之后,这些车企也几乎没有在国内引入同款配置,也没有进行比较大的宣传推广,市场上并没有掀起大的水花,为什么电子后视镜在国内火不起来呢?
电子后视镜在业内引发的讨论在持续发酵,有人叫好,但很多人也认为不安全,引发了很多网友的吐槽,争议非常大,当前从多数网友评论反馈来看,比较多的观点是“物理的更靠谱”,电子的存在系统延迟、卡顿与死机的小概率事件,风险很大,可以选配安装在车头与车尾,但不要安装在机械后视镜的位置完全替代机械后视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