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看过这部戏,在上海大剧院的二楼,人比匾额高的二楼,以一种俯视的视线看,总觉意犹未尽。该剧这次在北京的国家大剧院再演。安坐在戏台的第三排,微微仰头的角度,我看着法源寺的匾额,突然心就这样安静下来,人世间的烦恼就在幕布拉开后消失了,我们就这样回到了100多年前的晚清。
微信公众号文章微信小程序九月,是梦想重新起航的月份。由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共同主办的“大戏看北京”2024展演季创新升级再出发。作为本市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和北京文化论坛重要配套活动,将于9月3日隆重开幕,并上演开幕演出话剧《北京法源寺》。
“大戏看北京”2024展演季创新升级再出发,推出邀约剧目大剧场展演单元、演艺新空间展演单元、精品演出进高校单元、戏剧沙龙单元和戏剧影像展映单元5大主题单元,上演百余部精品佳作,打造艺术的盛会、观众的节日。
9月3日晚,“大戏看北京”2024展演季在国家大剧院正式拉开帷幕,田沁鑫、冯远征、李心草、迟小秋、爱拉达·达尼等5位艺术家代表共同为展演季启幕,开幕大戏话剧《北京法源寺》精彩上演,充分展现出“演艺之都”的艺术魅力。
在戏剧的璀璨星空中,有一些作品跨越时空始终熠熠生辉,以独有的光芒照亮了人类思想与情感的角落。那些被人们称为经典的戏剧作品,之所以能够历经漫长岁月的考验依旧充满活力,正是因为它们所蕴含的核心价值和精神内涵,通过表现形式、艺术手法上的创新,在不同年代、不同人的演绎下,唤起了一批批观众的情感共鸣。
◎杨俊蕾《北京法源寺》作为“大戏看北京”2024展演季的开幕大戏,再度上演于国家大剧院。我清晰地回忆起六年前的上海国际艺术节,《北京法源寺》在人民大道200号的大剧院连演三晚,仍不足以满足观众的热烈期望,后来又特别加演一次下午场,异常精彩。
随着人工智能、数字化应用快速演进,舞台美术的视野越来越开阔,观念越来越先进,手法也越来越多样。如何在新形势、新机遇下把握发展方向、厘清创新思路、展现价值内涵,成为行业面临的新课题、新挑战。近期,2023台湖舞美国际论坛在北京举办。
1943年,京剧新编历史剧《逼上梁山》,延安中共中央党校俱乐部所属大众艺术研究社1943年,中篇小说《小二黑结婚》,赵树理1943年,秧歌剧《兄妹开荒》,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秧歌队1945年,歌剧《白毛女》,延安鲁迅艺术学院1945年,短篇小说《荷花淀》,孙犁1946年,诗歌《王贵与
10月14日至11月9日,北京人艺受第二十三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之邀,大规模赴沪驻演。昨晚,《茶馆》首演。等看这一次的《茶馆》,我等了整整25年,正好就是梁冠华、杨立新和濮存昕,挑梁《茶馆》中的主角王利发、秦二爷和常四爷的2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