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最新一期《自然》杂志刊发的论文,澳大利亚研究人员在印尼婆罗洲发现了一具年轻个体的遗骸,其左脚在3.1万年前被手术截去。令人惊讶的是,研究人员认为这个人在手术后存活了下来,并且又活了6到9年,在19或20岁的时候死去。
来源:cnBeta.COM来自麻省理工大学的一支科研团队近日开发出了一种新型截肢手术方式,能够让患者“感觉”到这些假肢。科学家开发了名为主动肌-拮抗肌神经界面(AMI),在截肢之后将配对的断裂端被重新连接在一起。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提起手术,许多人会联想到冷冰冰的手术台、刺眼的无影灯和尖锐的手术器械。真正让人心生畏惧的不是这些外在,而是手术本身带来的疼痛和心理冲击。
上周,许久不开张的骨软组织外科做了一台手术。病人是一个小腿骨肉瘤患者,准备做左下肢截肢术。一看到是截肢,本身应该是我们科刘大夫的活,但她担心让她拎大腿,就悄悄和我商量换一下。说到拎大腿,这事儿确实很慎人。想一想,之前还能动的肢体,不一会就不能动了。
来源:【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四川省肿瘤医院大肠外科主任医师 郑阳春在临床医生圈里,人们常常把外科手术比作武功。武林中有“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之说,而在外科领域,手术做得快也常常被视为水平高超的表现,“快刀手”“一把刀”等称呼都被视为对外科医生的赞誉。
来源:海上柳叶刀刀先生按:在麻醉用于临床之前,外科手术是这样的…在使用麻醉剂之前,外科手术=简单+粗暴+鲜血淋漓+高死亡率。那个年代,胸腹腔还是手术的禁区。由于战争,缺胳膊少腿的大有人在。断肢流血不止,截肢手术势在必行。
近日,广西一名6岁男童右上肢不慎被压面机绞入,致使右上肢大面积皮肤套脱并缺损,右手拇指远节缺失,面临肘关节平面截肢。唐举玉教授领衔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手显微外科专家团队运用穿支皮瓣移植和拇指再造组合移植术,为患儿成功保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