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意图一项新实验表明,核武器爆炸产生的强大X射线爆发可以在关键时刻阻止世界末日。这项新实验利用世界上最强大的实验室辐射源进行,证明了在小行星附近进行核打击会产生足够的力量使其偏离,从而避免“小行星撞击地球”。这其中,爆炸本身并不承担主要的推动力量。
美国宇航局计划开展拦截小行星计划,其目的是用以改变小行星的轨道,消除其产生对地球的威胁。来自美国近地天体系统的科学家表示:小行星属于太空中的宝藏, 它们蕴含着无数的价值,但是同理,这些速度比子弹快几十倍的天体,也是对地球上的生命构成威胁,而根据我们的分析,在地球的近地范围内,存在着无数颗小行星,环绕地球运行。
6月30日是国际小行星日。小行星是什么?它是如何形成的?它和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关联?下面,让我们一起看看小行星的“前世今生”。如果把太阳系的形成比喻为建造一座大厦,太阳和八大行星就是大厦的主体结构,完工后,太阳系“工地”上还残存着一些建筑材料,小行星就像这些剩余的砖瓦。
而掠过地球的小行星更是多到不胜枚举了,简直是家常便饭了。例如 6500 万年前,落入墨西哥尤卡坦半岛的一颗直径约 10 公里的小行星,直接灭绝了统治地球上 1 亿 6 千万年的恐龙,还顺手灭了全球约四分之三的物种。
所幸人类文明诞生至今并未有大体积小行星来撞击地球,偶尔被报道的陨石袭击,也大多是掉在了荒郊野外,从来没有哪颗陨石掉在过人口密集区域,但科学家们都明白:现在安全不代表永远安全,只要人类还在地球上生活,那么类似6500万年前那样的小行星早晚会再撞上地球。